人对自己的损失特别敏感,耿耿于怀,会产生特别强烈的不愉快感受,这就叫厌恶损失,是人性的一大弱点,许多错觉行为都是由此引起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弱点在股市中是怎样造成人们最普遍、最致命的错觉行为的。
因为人们厌恶损失,所以就有一种要竭力避免损失的心理,有时甚至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做。表现最为普遍和突出的就是:无时无刻地想避免下跌,同时追求上涨。受这种心理的作用,最最让人听得进去的言论就是,风险提示与告诫,避免下跌的对策与措施,等等,尽管喋喋不休地听说,却都不觉厌烦;最最热衷于追逐的事情就是预测,像染上毒瘾一般,患有依赖症。
因为厌恶损失,遂想竭力避免任何损失,这看上去好像天经地义,其实,这是一种直觉思维的错觉,恰恰是违反股市常识的。
股市有一条简单得再也不能简单的常识,那就是:股市不是涨就是跌(不涨不跌的情况几乎可以略去)。这条常识直接告诉我们:买入股票,有可能涨,也可能跌,这是常态。所以说,企图完全避免下跌,一定是徒劳的。跌与涨是做股票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你越是精细入微地企图避免下跌的损失,反过来,你也就越是容易失去抓住上涨的机会,即踏空;又因为股市是个长期多头市场,即涨多跌少,所以长期而言,你避免下跌所得到的远远抵不过踏空而损失的,结果必定少赚,甚至有可能亏损。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哪个人能够长期做到“抓涨避跌”的,而到处可见的倒是,本想“低吸高抛”的,结果却都变成“高吸低抛”了。再作进一步的推理,从更大的涨跌形态(牛市与熊市)上讲,我们不仅应该紧紧地拥抱牛市,而且也应该完全地包容熊市,因为它们是股市的两个方面,组成了股市完整的形态。再说,因为牛市或熊市只有事后才可确切知道的,换句话说,在股市行进过程中,投资者至少在大部分时间段里是无法知道走势真相的,所以真正聪明的投资者从不畏惧任何下跌,不会去揣摩牛熊的问题,也不会去探寻市场的拐点,更不会去预测或猜测短期走势,而唯一要求自己所做的,那就是长期坚持不懈地投资。
股市就这么辩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