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张老弟(我这么称呼他)挂靠某个单位,开了个纺织品贸易“一人公司”,老板、伙计一人当。十多年来,几乎只做一个客户。由于做熟、做顺了,业务稳定,平日里比较空闲,经常开着车到处转悠于同行或上游加工单位之间,广交朋友。他热情助人,消息十分准确、灵通。谁想了解当前什么情况,找这个“包打听”准没错。
周围一些做企业或做生意或搞管理的朋友,经常根据张老弟提供的各种信息,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应对竞争者,短期也有所斩获,但长年累月不见有多大效果。于是乎,朋友们渐渐地把张老弟的消息当作谈资。尽管如此,不少朋友还是习惯依赖于他的信息行事。
如何解释和看待这个现象呢?有朋友问。我想,大致是这样:
一、张老弟提供的信息确实不假,但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滞后了,而规模越大,越是看得到,越会吸引人们的注意,于是,有朋友急吼吼地跟风而动,紧追而上,结果呢,盯着目标跑弯路,不是白追一阵,就是追上了也只是抓到个尾巴。尤其在做产品方面,屡屡发生这种情况,跟风吃屁。在引进设备方面也是这样,某种设备,甲厂引进了,乙厂也进了,丙厂跟着进了,那我必须也得进了,最终变成了闲置设备。
二、不考虑他人所做的究竟是不是适合自己,觉得人家做得好的,我理所当然地一样能够做好,可谓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三、抛弃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追热点,抢机会,说这是不断创新。样样都做,结果每样都不像样。
我们纺织行业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本质上都是采取“争、夺、抢”的方式。
回头来看看这位张老弟,很多信息都是他那里来的,可他自己却不闻不动,不争不抢,做熟不做生,只一心一意地打理他那个唯一客户,生意虽说不大,但却稳健,每年还小有增长;效率高,成本低,效益较好,活得有滋有润;上次金融和经济大危机,他可能是所有朋友中最抗击打的一个。最近他又翻出新花样,高谈阔论“爱同行”,振振有词,煞有介事,那架式、那神态真叫人忍俊不禁,挺有趣的,然小子说的没错。
股市投资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对应上面所说的来看看:
一、哪个题材火,名气响,做的人多,就跟风买哪个,浑然不觉在充当卖力的轿夫,去抬最高、最难行走的那段路。
二、跟着别人依样画葫芦,但一遇风吹草动,立马找不到北,不知所措。
三、不顾自己的“能力圈”,看着别人做得好,眼红,四处出击,个个抓,结果每个都烂,就像猴子搬玉米。
这种“争夺抢”难有好结果。做股票,倘若你觉得是在与别人争斗,比输赢,那说明自己有问题了。其实真正须要与之斗争的恐怕只是你自己罢了,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张老弟的一点启示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注投资,做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哪怕只做一个都没关系,“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还应爱同行,这样效果或许会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