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祇园白川,京都式特色

标签:
日本京都祇园白川艺伎紫色透明 |
分类: 人在旅途 |
注:“祇”读作“其”,意思为“地神”,不要与“祗”(下面有一点,读作“只”,意思是“恭敬”)搞混。
这次受关西日本财团邀请,再次赴日本,游览一直让我魂牵梦绕的京都。
在我眼中,京都有点像北京。既有现代的都市节奏,又有古老历史带来的厚重。既时尚前沿,包罗万象,又传统古老,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就像北京,古老而又现代着。
在此之前,我也去过日本的一些地方,比如青森、秋田、岩手、宫城、山形、大阪、神户、广岛、鸟取、冈山等等,但京都的古朴,骨子里透着的浪漫,还是不得不让我对它刮目相看。在去了数次日本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来了京都。
在京都的几日,从清晨到夜晚,一直行走在路上,但没有一刻感觉到疲倦。眼睛无时无刻不再看,相机无时无刻不再拍,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接纳与吸收。信息量太大,大的来不及消化,就又兴奋的发现新的内容。
京都祇园,可以说是京都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位于八坂神社前的四条街道跟鸭川之间。京都祇园附近的花见小路,茶屋林立。在江户时代,花见小路可是声名远播的花街,夜晚的时刻是京都歌舞升平最热闹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个“八坂女紅场学园”,是陪训艺伎的学校,如果你想偶遇艺伎,可以在这里碰碰运气。沿着花见小路逛,两旁有许多茶室、料亭、酒吧及歌舞伎剧场,不过围绕在花见小路周边的这些用餐地方都是比较昂贵的,不起眼的小茶室通常也是要价不斐。
首先声明,艺伎不是妓女,艺伎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艺伎是日本传统职业,产生于17世纪的和,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妓院和娱乐场所以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为生。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艺伎的妆画的精致,脸涂得白,是因为过去没有电灯,眼角的红妆,是为了看起来更加妩媚。
由于花见小路太有名,以至于白天的时候,有大批的旅游团前来参观,来来往往众多游客。而我最怕人多,因而转战到花见小路的另一侧,发现了别有洞天的白川。
如果说南部的花见小路一带被指定为京都市的历史的景观保全修景地区,那么北部的新桥通到白川沿岸的地区则是被选定为国之重要传统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区。

祗园另一景色优美的地方是白川运河,运河两旁种满柳树,有多间高级餐馆和茶屋,其中几间可俯瞰运河。由于离开大街有一点距离,比花见小路那边来得恬静,也更充满季节气氛。步入白川,绿树成荫,人流稀少,每条巷子都别有韵味。租一个自行车,在附近慢慢的逛,感觉一定非常棒。
附近随便的几条小路,都可以看到江户时代风格的木质结构老式房屋,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街道两旁的餐厅,都是价格不菲的店,经常会有商界大腕来此吃饭议事。站在餐厅门口的几位西装笔挺的黑衣人,应该是在等他们的老板或者上司。恭候在这里,可以让上司一拐进巷子口,就看到他们在等候,以示尊敬。可见大腕等级不可小觑啊。
如果有来京都的旅行计划,我推荐京都四条附近的祇园白川。虽然地处市区内,但游人不多,景色优雅唯美,白川河流潺潺,在绿树的映衬下那个小感觉啊,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街道两旁古旧的老房子,藏不住岁月的痕迹。附近的餐厅,更是让人联想起那低调的小门内,有着怎样的别有洞天。
在京都,经常可以看到街上打扮如此光鲜亮丽的美女,通常都是挎着一个小包,举着一把小伞。
除了花见小路,京都其实还有个艺妓街区,位置是在鸭川通向木屋町通路之间的花街,介于四条通跟三条通之间。不过我们没有前往,而是在三条四条附近,闲逛游走。



京都神社很多,走在三条附近,就可以看到路边的小庙或者神社。这个仲源寺,身处祇园闹市中、花见小路通附近范围。小寺临街,门口牌匾写着“雨奇晴好”四字,这里供奉着被称为“目疾地藏”的主尊。在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四条通大和大路东入口祇园町东侧585-1。

各种当地特色食品。
在日本,卖艺的歌者长的都跟明星似的,简直没天理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