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就沸沸扬扬而目前仍在持续发酵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受到了各方质疑。面对种种疑问,北大招生办18日做出了部分回答——
问:为什么有的省区如四川,一所学校也没入选,而有的省区如江苏,就有十所学校入选?
答:“由于是第一年试点,相关的制度和程序都还在摸索中,因此没有太多的名额,只能选择非常有限的省份和学校。评审专家认真审阅了中学及其校长的申请材料,综合考察了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最终确定入围学校名单。”
这个问答真有水平,不愧是最高学府的人!人家问的是为什么有的省区多达十所而有的省区一所也没有,问的是为什么名额分配不均,你却回答说是因为名额少了。粥少僧多,在粥少的情况就更应该大家平分了,而你现在却还要让有的僧吃饱了,有的僧连米粒也见不到。
问:北大表示在选择学校时将考虑校长声誉等因素,未入选的学校是不是意味着遭到北大的否定?
答:“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一个“增量”的尝试,它只是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一部分,不会让未入选的学校利益受损。由于试点学校数量非常有限,没入选也不代表中学办得不好。
这个回答真有意思,不愧是最高学府的人!你说不会让未入选的学校利益受损,谁信呢?对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镇高中,如果能拥有推荐资格,而使自己的一个学生上了北大,则对于它此后的发展将产生如何的有利变化,脑子里没贵恙的人都能想的出来。现在你搞三六九,连推荐资格都不给人家,还说对人家的利益没影响?但愿你别遇到了乡镇高中的老师和学生,否则后果堪忧!
问:北京为何不能像江苏那样,减少每所学校的推荐名额,从而让更多的学校有推荐资质?
答:“因为江苏省各地的教育水平非常平均,所以江苏有10所中学获得推荐资质,但每所中学只能推荐一名学生。北京的教育相对集中,其获得的推荐名额总数也位居前列。”
明白啦!原来北京的两所中学(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就拥有了十个推荐名额,不是因为它占据地利,而是因为他的“教育相对集中”!这回答实在是高!
人家问的是,为什么在同一个省区内,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还不去各个学校平均一下,还要搞撑死的撑死饿死的饿死,你却说集中就等于平均。实在是高!
问:北京入围的4所中学每年考入北大的学生已经很多了,为何不将推荐机会留给其他学校?(注:北京入围四所中学为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附中和北大附中)
答:“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精髓不在于让某个学校多几个学生考上北大或者某个学生降多少分录取。北大希望通过这项政策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逐步影响乃至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状。”(以上问答部分,据《北京青年报》)
人家还是在问你总是避而不谈的不平均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北京可以有四所中学,可以推荐十几个学生,而其他省区如四川的高中却一个没入选,一个推荐名额也没有,你却还在那洋洋自得地说我是想做好事的啊。
(推荐阅读链接:《北大搞实名推荐制到底错在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9af2d0100g0fm.html
)
截至昨晚(19日)八点四十五分,凤凰网的统计结果,普遍担心的是其公平性,近九成网友不看好北大的这一做法,认为在上级压力下,校长难以保证推荐的公平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