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尝君对大学毕业生的几点启示

(2009-10-28 00:20:01)
标签:

孟尝君

大学生

职场

启示

杂谈

分类: 教育

    齐国的宗室 孟尝君田文,与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合称战国四公子。

    田文早年的人生道路崎岖坎坷,甚至一度差点被父亲下令处死,但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赢得了父亲的青睐,继承了爵位和封地。同时,也由于早年心理的创伤,和后天身材的矮小,致使他背负了沉重的自卑,这又导致了他性格中染带了暴戾凶残的一面。

    田文获取生存权、谋求继承权,以及在战国诸侯中叱咤风云的人生经历,对于今日苦苦找工作、谋发展的大学生,不无借鉴之益。

 

启示之一:首先要想方设法活下去

    齐威王儿女众多,其中一个继承了他的王位,称齐宣王,也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典故中的那个宣王。

    宣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田婴,很有本事,在宣王即位的第九年,他做了齐国的相国,辅佐自己的哥哥,又过了十一年后,宣王死了,他再继续辅佐自己的侄子湣王。湣王即位三年后,觉得自己这个叔叔劳苦功高,就加封他,把薛这个地方赐给他做封地。

    田婴本就是王侯子弟,位高权重,不缺女人,又加之精力充沛,所以他的儿子就比较多,粗略统计就有四十多个。他有一个姿色出众而出身卑微的小妾,在五月初五生了个儿子,这本该是件喜事,但算命的说了,五月出生的儿子,长大了将不利其父,于是田婴就让那个小妾把新生儿给灭了,反正他儿子多,不在乎少那么一两个。子女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哪里舍得杀了,那位小妾没有听从田婴的话,而是背着他,偷偷地把儿子抚养大了,取名田文。

    田文长大后,他妈就想着这事不能再瞒了,该让他们父子相认了,于是她通过田文的一个哥哥,把田文的存在告诉了田婴。田婴突然之间得知田文还活着,不是大喜而是大怒,他斥责小妾,为什么当初没有照他说的办,把田文灭掉,却竟然敢把儿子抚养长大。面对亲生父亲的这番话,田文是悲痛不已,他一边磕头一边问父亲田婴:您不想要五月生的儿子,不想要我,这是为什么呢?田婴回答说:五月生的儿子,长大后对父母不利。田文反驳说:人生受命于天,如何天要怎样那就怎样,岂是人事能决定的?这个辩驳让田婴默然无语,久久地他才说了一句,“子休矣”,算了吧,这事就这样了。

    当初田文之所以能活下来,在襁褓中逃过一劫,完全是因为母爱的力量;长大后的他,在父亲田婴眼里仍是个不祥之物,也还有被灭掉的危险,他依靠自己的一番说辞,让父亲无可奈何地承认了自己的存在,消除了再被亲生父亲干掉的危险。至此,田文获得了最基本的生存权。

 

启示之二:机会永远都是靠自己寻找才会有的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人权,已经获得生存权的田文,接下来就开始积极谋求自己的发展权了。

    有一天,田文瞅准了机会,就问父亲田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呢?田婴说叫孙子。田文又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呢?田婴说叫玄孙。田文再问:玄孙的玄孙叫什么呢?面对田文如此弱智的问题,田婴估计都傻了,但他还是忍住了怒气,回答说:玄孙的玄孙叫什么,我不知道。

    田婴是答者无心,田文却是问者有意,他这几个问题都只是引子,抛自己的砖引自己的玉,接下来的话才是他真正想说的,他对父亲说:你在爷爷威王的时候就开始做官办差了,至今又在叔叔宣王和哥哥湣王两朝为相,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齐国的疆土没有扩展,于国来说,你是寸功未立,再反过来看看你自己,你却在此期间积累了万贯家私。现在你的后宫女人们穿金戴银争奇斗艳而人民却少食缺衣,你的仆人侍妾吃肉都吃厌烦了而人民却食不果腹。长此以往,你的位子连同你的银子还能不能保住,我很怀疑。

    这一番话让田婴顿然警醒,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实际上已经处在火山口了。他于是一改往日不喜欢田文的态度,而让田文接手,主持家务,延交四方宾客,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自己在诸侯中的美誉度,以期永保荣华富贵。

    至于田文本人呢,他通过对父亲主动的一番警诫,不仅提高了自己在田家的地位,而且通过主持家政,也在诸侯中提高了声誉,更重要的是,最终由于影响力日渐扩大,他还抢到了太子的头衔,成了田婴的接班人。田婴死后,田文顺利即位,称孟尝君。

 

启示之三:众人拾柴火焰高,至交兄弟不可少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天下无贼》)

    实际上,最需要人才的时代,不惟是今日,在纵横纷乱的战国,在孟尝君的那个时代,人才的重要性尤显突出,已经不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几近于得人才者得天下。

    孟尝君继承了父位,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发展”来的成果,保住自己的地位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众人拾柴火焰高,那就只有多招门客,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那他又是如何招揽人才、留住人才的呢?兹举两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新来的门客投到门下,孟尝君都会百忙中抽空接见,在宾主双方友好亲切的会谈中,躲在屏风后面的刀笔小吏会记下门客谈话中的一些信息,比如他家里还有哪些亲人,日子过的好不好,住在哪里等。如果哪天来的是位寒士,则还没等他走出孟尝君府邸,那边孟尝君派去慰问外加送钱送礼的人都已经早就到了他家里。——试想,在孟尝君如此贴心的关照(当然,你也可以说是“收买”)之下,还有哪位门客不会以死相报?

    一日夜里,孟尝君与门客宵夜,场面不小。有位门客坐的远了点,背着灯光,他发现自己碗里的饭菜很差,很不高兴,以为是孟尝君故意慢待他,就起身要走。孟尝君喊住他,问明了原因之后,就把自己桌前的饭菜拿给那位门客看,结果他碗里的饭菜和那门客的一样。那门客为自己的小人之心羞愧不已,当场就拔剑抹了脖子。——孟尝君有门客数千人,大家一个锅里吃饭,不搞三六九,不分亲疏,而是你有我有全都有。

 

启示之四:正确的心态是能否善始善终的关键

    孟尝君一次带着一帮门客到赵国去公干,平原君赵胜请他到府上做客。孟尝君早已是声名远播,赵国人听说他来了,都去围观,想一睹他的风采。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话有时绝对正确,围观的人本以为声名遐迩的孟尝君会是一位伟岸的男子汉,玉树临风风华正茂,结果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身材短小其貌不扬的孟尝君,于是人群中爆发出了笑声。士可杀不可辱,孟尝君听出了那些肆无忌惮的笑声中饱含着嘲笑,大怒。那些跟随他而来的门客中,有一些人实质上还是保镖,功夫了得。这些武士们看到主人受到嘲笑,看到主人那张气紫了的脸,便都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了,于是他们“斫击杀数百人”,对围观的人乱砍一通,而且还不够,“遂灭一县以去”。

    ——孟尝君自小差点被灭了,是母亲偷偷地抚养他长大,他虽然有父亲田婴,但在他幼年和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没有见到过父亲,没有得到过父爱,而且还要处处隐瞒自己的存在,生怕父亲知道,这样的成长环境无疑会对他的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又加之他身材矮小,异于常人,这两者无疑让他产生了自卑乃至变态的心理。当在赵国受到围观众人嘲笑的时候,这种自卑便突然爆发了。在赵国的地面上,没有他点头,那些武士绝对不敢乱杀人,没有他同意,那些武士也绝对不敢残杀了一个县的百姓。正是这种自卑的爆发,让孟尝君产生了疯狂报复的念头,恶意地乱杀人,变成了一个屠夫。这一次的乱杀无辜,也成为孟尝君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为后世人所诟病。(文中引语出自《史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