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益慈善不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2010-04-27 11:09:07)
标签:

杂谈

分类: 榜样栏目

http://s12/middle/6107a8b4t852f55c3136b&690

他创业,便是成功的企业主;他在传媒圈,亦是资深媒体从业人;他热爱爬山,就是出色的业余“登山教练”。周行康很朴实,很踏实,做一件事就做到极致,对事情本身的热情高过对荣耀的追逐。现在,他做公益事业,对项目的热忱大过华丽的功勋。一个关于慈善的话题里,他几次在采访缝隙间深深感叹:公益慈善不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早年,“十一郎”比周行康出名。虽然这两个名字同属于眼前这位不算高大伟岸中年男子。在山友中,许多人都知道十一郎。知道他登山技艺高超,知道他喜欢一个人做先锋,沉浸在大山的怀抱。而现在,登山健将依然在登着一座山峰,这座山峰堪称世界最高——在世界的屋脊西藏,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里,他和他的团队为贫困的人民种“苹果”,传递幸福。显然,在这件事比山峰更具高度,而他来到这里不是为高山而攀登。

从登山到公益:不追逐浪漫
在登山的时候,周行康是一员“猛将”,他曾登上青海昆仑山脉东段最高峰: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顶,也曾两次探访珠穆朗玛峰,先手攀登过的六七千米的高山不计其数。对于登山,他说:“这是一项孤独寂寞的运动,没有单一的评判标准,没有固定的运动场地,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没有鲜花和闪光灯。许多登山爱好者攀登世界各地高峰,但他们大多数只是安安静静地去,安安静静地回,即使牺牲了也不为人所知。”
孤独寂寞的运动没有鲜花与闪光灯,一点都不浪漫。登山的时候,他便是专注于事情本身的人,做公益更是如此。所以较之于其他公益慈善组织,苹果基金会鲜有热闹的活动,更不曾频繁地出镜,像登山的人,在安静中历经前艰辛。

2003年,今典集团的董事长、同是山友的王秋杨女士前赴西部考察当地教育,对阿里感受颇深——教室没有屋顶,学生没有像样的桌椅,吃饭没有食堂而在户外进行……一连串的“阿里印象”促成了援助阿里的行动。整个行动中,周行康便是总执行人兼秘书长。
“从2003年到2005年,看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直到2005年成立了苹果基金会,专注于教育和医疗,把两个公益产品线系统地发展起来。为了更贴近当地需求,我们的行动中应运而生了‘军地民共建架构’,军队、当地政府和民间慈善机构结合起来,一起建设阿里。从拉萨到阿里1700公里、从新疆到阿里1100多公里,高原交通运输不便,军队给予很大帮助,当地政府也能给予支持,这样三方结合,更能把事情做好。”对于过去,周行康时刻总结,不断分析。在他看来,苹果基金会经历了三个阶段,不论是早期看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还是之后成体系地做好公益,他的眼里,满满的都是事情本身。

“军地民共建构架在所有民间慈善中是首例?”当这样的发问产生时,他只说:“就我所知,是首例。但我们更多的不是关注首例与否,而只是想做好这件事的时候,我们不是走马观花的去当地,而是带着问题地去当地,发现解决问题。我们对西藏、对阿里需要很深度的了解。包括知识的储备,也包括跟更权威专家的沟通。所以,我们深入项目所在地,需要有这一步,所以就有了。”荣耀或者封功,都像是旁人的事情,公益行动中的项目对于他才是首位的。
现在,苹果基金会获得了民政部颁发的2008年度中华慈善大奖,其赤脚医生项目更获得了“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的高度评价。面对盛赞,周行康怎么想?好像这是一个不成之为问题的问题,他片刻思考后说:“荣誉就像幸运女神,会敲很多人的门,但也不会随便光顾每个人。荣誉现在对于我们更像一个锥子,扎着我们的神经,告诉我们要做得更好、最好。”

从繁华城市到阿里:不在热闹中迷失
早期,周行康创业做企业的时候,很多人说:“把企业运作好之后就应该是大把赚钱的时候”,而他并不认同,并弃商投奔公益事业:“我觉得做公益要把生命的一部分作为砝码放到人生的天平上。”

放下,并不是人人皆可为之,他做到了。现在,苹果基金会每年不断向阿里地区捐资捐物,周行康亦是经常前往有着“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的阿里地区。他说,“每次出差回来,脑子里都有一个开关。回到城市,就要把城市的开关打开,去了阿里,就把西藏的开关打开。”穿行于繁华的都市和广阔而贫瘠的土地之间,他用心、用情、更用方法。
“做公益事业,首先要有开阔的眼光。这个时代,中国的公益慈善还处于刚刚启蒙的阶段,没有人制定‘游戏规则’。所以,需要独到的眼光,智慧的发现。第二要创新。简单化的去做公益,效果未必能会好。比如说,捐赠了器材,可能过了一段时间搁置了,不起作用了;或者项目很好,但执行有困难,执行不下去,那就浪费了。我们在阿里建立了一所学校——塔尔钦苹果小学,学校建设很好,配置也很不错,甚至设计建设得到了获得了国际大奖。从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黑板,床等等都给予配备。当配到医务室的时候,忽然发现,医药给齐全了,却没有医生。正好我们在当地有一个长期的赤脚医生培训项目,于是挑选了一名生活老师参加培训,于是校医室就真正能用起来了。”带着感情地去做,他主动接触、获取一些眼前看似无用,将来会很有用的信息;带着专业的方法去做,他用扎实的项目保证公益有序进行,不走偏,更可持续。“北京到阿里路途遥远,运输是很大的问题。如果等问题来了再去解决,势必就晚了。所以我们随时都在做准备,提前把工作做好,绝不等问题找上门。”尽管身在繁华的都城,心时刻牵挂的是那片贫瘠的土地。

区别于热闹华丽的“慈善芭莎夜” 们,周行康和苹果基金会都显得“安静”许多。平素从不做大排场的活动,鲜有一次,还是和企业联手做公益捐献体检车。因为将体检床改装成了流动体检车,让贫困的阿里地区也有电子化的健康档案,这一创举成为全国首例,一时间名声鹊起。
“做公益事业,我不乐衷一些看似热闹的事情。开始总是热热闹闹,后续呢?不知道。大家都绞尽脑汁争取得到关注,这未必是好事。”此时,仿佛眼前这位男子又在登山,安静地、从容的、不跟风的。“做我们这个行业和做企业是两码事。企业的目的就是利润,中间过程可以先放一边,年终的报表就是答卷。公益事业,钱永远是开始,是一个起点,而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效果,你有可能花了一个亿没有效果,你也有可能花了一千万,效果很明显。NGO组织有别于政府公权部门,也有别于企业盈利性部门,NGO作为第三部门,做事的标准不在于一年赚了几个亿,也不在于这一里做了多么‘轰动’的事,而是所做的事产生了什么效果,这个效果最好要量化。”
满城尽是沸腾的活动气氛中,镁光灯下鲜有他的身影,而在冰寒地冻、平均温度0度的地方,苹果基金会的项目遍地开花——为阿里培训了261名赤脚医生、141名接生员。从2006年开始给基层送药,每个县发病特点不同,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同时还有学校,每个学校配多少物资、怎么提高教学质量……这些细节都进行量化:学校有多少学生毕业,多少学生在校,学校老师的工资待遇水平、教育水准,如何在学生成绩提升的同时,保证兴趣爱好的培养等等。他用智慧的方法,在政府、驻军,当地人民,各方帮助中,做出了比舞台上明星更闪烁的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