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篇- 瀟灑走一回
(2012-09-20 19:44: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費話連篇 |
我已經向董事會提出交棒要求,預定2012年底可以卸下這個擔子。
這不是臨時的決定,我期待這一天好久了。事實上依我原來的規劃,去年底就該退隱,但事與願違,陰錯陽差,又多幹了一年。
我幾年前就把這個規劃跟一些朋友談起過,以至於幾個月前,在一個商務會議碰到多年不見的同事時,她吃驚地問我:「你還在呀?我以為你早就走人了!」
最近,我不再那麼高調地談這件事,因為我每次跟人說我想退休時,接到的反應總是兩種:一種認為我在故弄玄虛,要嘛是想金蠺脫殼,跳槽到其他公司,要嘛就是我身體出了什麼問題,不敢明言。另一種呢,總是會惋惜地說:「不要吧!你還那麼年輕,怎麼就退了?」心裡所想的其實是:「這傢伙一生就如此了吧!」好像退了休,就代表所有事情的結束,退休後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死。
怎麼就沒人想到,退休是生涯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是一個人從「第一個半生」轉成「第二個半生」的重要關鍵點,這個關鍵點的時間選擇,應該由他自己決定。把這個決定權交給別人,或是拖到不得不走時才放手,在人生規劃上已經失了先機!
人的一生,不過短短幾十年,庸庸碌碌也是過、充充實實也是過,這庸庸碌碌和充充實實之間的差異,不在名位和財富累積了多少,也不在先後天賢愚才智的高下,而在於一個人是不是曾經盡心盡力地活過。
盡心盡力地活,指的是選擇一個自己存在的目的或價值觀,奉獻予有限的生命,以累積出一些讓人肯定的成果。
十幾年前,我看過那部轟動一時的電影「鐵達尼號」。三個小時裡,全場觀眾的情緒都隨劇情起起伏伏,我卻一直冷眼旁觀,唯獨有一幕,當大家在哄堂大笑時,我反而熱淚盈眶。那一幕演的是四位提琴手,整個晚上都在為旅客們演奏,當意外發生後,全船人們都在慌亂中找救生艇時,他們依舊站在甲板上拉著提琴,放棄了逃生的機會。觀眾們笑的是他們的麻木,而我所感動的,卻是他們那份明知生命即將終結,還勇敢堅守自己崗位的執著。
我那時候正面臨生涯中一個重要抉擇,是留在臺灣安安穩穩地過日子?還是飄洋過海到大陸來闖一闖?所以這幾個提琴手的選擇,特別讓我感動。
盡心盡力的執著,不是每個人都找得到,然而一旦讓你找到願意以有限生命去參與的執著,那你的一生應該是很充實了。它可以是宗教、藝術,可以是家庭、朋友,當然,也可以是權利和金錢。任何一種能讓你犧牲其他事情的優先順序,把它放在第一位的,那就是你執著所在,也就是七個習慣裡所講的「生命的重心」。
每一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的生命重心所在。因為找到了它,會讓你更瞭解你自己,會讓你心無罣礙的去支配你的時間、財富和精力,也會讓你活得踏實。
我第一個半生的重心所在,是專業經理人的職業。
我有幸一開始就找到一份讓我熱愛的職業,這本身已是一種福分。很多人一輩子有的只是份工作,從來沒能真心地認定,那份工作就是他願意從一而終的職業。
為了這個重心,我無怨無悔地付出三十多年。由於超乎常人的幸運,這三十多年裡所經過的事、遇過的人、走過的地方、有過的經驗,都遠遠超出三十多年前我初出道時所能憧憬的。
如果要問我,除了幸運以外,我還有什麼道理去擁有這些?我想我會說,就是那幾位提琴手對專業的執著,不管遇到了是順境還是逆境,我都還堅持著。
但如果真的跟童話故事一樣「從此以後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那我就不用寫這篇文章,去闡述「第二個半生」和「該收手時就收手」的重要了。
大約五六年前,我開始問自己:「就是這樣了嗎?」經過二十多年的歷練,在專業經理人這個職業,似乎已經到了頂端,位極人臣。有形和無形需求的滿足,都超出了我的期望,給自己設定的挑戰,也都一個個被征服。往後看,豐功偉績一大堆,往前看,卻不曉得下一步在那裡。更麻煩的問題是:我此時才五十出頭。
我開始急躁、焦慮,過去幾十年裡,讓我甘之如飴的專業經理人生活變得枯燥無味。我不耐煩於每天做重複的工作,因為我不再知道它們會帶給我怎樣的未來?更糟糕的,是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想要怎樣的未來?這才是所有困擾的根源。
在我的要求下,公司幫我找了一位職場導師,我們一起理清問題,那就是支持了我數十年、曾讓其他事情都靠邊站的生命重心,卻已經因為夢想實現而失去了份量。我要重新找出來的,是另外一個值得讓我再去奉獻的重心,來支撐我的第二個半生。
有了數十年的人生經驗,再去找一個值得讓我執著的重心,並非那麼困難。回顧一下我曾經因為不珍惜而失去的,以及我累積了那麼多年所擁有的,我給自己定出了第二個半生的目標:傳道,授業,解惑。
很奇怪的,一旦重新有了方向,人馬上變得積極,給自己擬定幾年的轉型計畫。
首先,我一等屆齡就要馬上退休,開始專注第二個半生的目標,我也不願意提早辭職,因為就像那幾位小提琴手一樣,完美演奏完最後一曲非常重要。退休對我來說,代表第一個半生的完滿,我欣然等待。
其次,我開始整理幾十年下來的經驗,開始在組織內外講課、分享心得。我沒錢可以佈施,我所佈施的是我的經驗。然後,我開始寫博客,並出乎意料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迴響和鼓勵。如此幾年下來,我更加覺得找到下一步該走的路,期待著正式結束第一個半生的時間。
朋友曾問:「會不會擔心以後日子?捨不得現在的生活?」
我笑著回答:「退,不一定是休。就好像一間酒店住久了,所有酒店內的餐廳和設施都玩遍,也是該退房換一家酒店的時候了!」
我詫異地發現,並非每個人都那麼正面地處理退休問題,很多人在退休前後需要很長時間去調適。有一天我跟一個同齡朋友吃飯,他心情很不好,酒後高唱「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對退休的排斥畏懼,不言可喻。我的父親則是另外一個例子,退休後十幾年的生活,就局限於床鋪和沙發之間,對什麼都沒有興趣。這些,我認為都是沒能理清第二個半生意義所在造成。
生涯的規劃,不應止於職涯規劃,職後規劃同樣重要。每一個人都不應一輩子只以追求名利為目標,越早找到第二個半生的意義,越早遠離迷惑,瀟灑走一回。
我給職後生活安排的事項如下:
盡可能跟家人在一起
寫書,出書,經營好博客
擔任職場導師
擔任供應鏈協會義工
輔導企業
重新認識臺灣
幫兩岸人更瞭解兩岸人
當然,這一切有個假設的前提,那就是這世界沒有如馬雅人預言,在2012年12月21日這天終結!
對於兩岸三地,幾十年來一起共同工作過的夥伴們,我謹以「鐵達尼號」裡,小提琴樂團團長在演奏完最後一曲時,跟其他三位同伴所說的話來轉贈大家:
「諸位,有幸和你們一起演出,是我畢生最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