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与园丁
(2011-07-09 14:51:12)
标签:
角度杂谈 |
分类: 費話連篇 |
我唏嘘的原因是,没有多少人,真正的能跟他说的一样,把这两套本事都学会。绝大部分的人,都只习惯于运用其中一套的本事。久而久之,组织里就分成了两种极端的人物,一种是只会埋头种稻的农民,一种是只会修剪花草的园丁。尤有甚者,整个部门或公司都成为单一的农民文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或者都是单一的园丁文化;秀丽其外,虚浮其中。
农民和园丁都是伟大的劳动者,我完全没有褒贬的意思。但我们必须同意两种人在工作上追求的目标,乃至于为了完成目标所运用的手段,是大不相同的。
农民关心的是庄稼的质和量,用很长的时间;按部就班的程序,来孕育他们的果实。他们遵循规范;记取经验,不轻易去尝试冒险,对不可掌握的天候,敬畏有加,因为一场大风雨,或连着几天的酷晒,就能把他们大半年的辛苦结果摧毁。所以一般农民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循规蹈矩,木纳纯朴的。也因为这种特性,农民最大的弱点是,对自己努力的成果不懂得去包装,去行销。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的农民,把他们的辛苦培育出来的作物摆在马路边叫卖,对来买的路人除了会说“我这水果很甜的!”,就不知道如何去应付客人们的刁难。等到水果被客人狠狠杀了个价买走了,心里还在挣扎的呐喊:“可是;这是我花了几个月的心血种出来的,几十年来就这一次的收获最甜,全村人都羡慕我的啊!你怎么就不了解呢?”。
公司里的农民,多半存在于后台单位。所谓后台单位,指的是哪些工作上不需要与客户;政府和社会群众接触的部门,如工厂,财务,技术和计划部。这些部门的普遍行为模式和上述的农民模式是相似的,他们不停的埋头苦干,把公司的质,量,成本的保证当成首要目标,战战兢兢地交付每一笔订单。管理先进的,甚至建立起一套持续改善的文化,让公司朝着日新又新的目标前进。可是他们最大的弱点;也跟农民一样;在于不懂的包装自己的成果。
我很少看到这些“农民部门”,能成功地将自己努力的成果,编织成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让听众能完全了解;彻底感动,进而赞叹和认同的。原因是农民们不会讲故事,如果你让一个农民来告诉你为什么他的瓜特别甜,他多半会口沫横飞的讲一大堆让你头大的农民经,让你巴不得自己没问这个问题。公司的农民部门也是一样的,每次在汇报他们的成果时,总是不由自主地会陷入自己专业领域的陈述,除非你的老板或者听众也是农民出身的,懂得你在讲什么,否则多半的人会在你开口的三分钟内,就开始想怎么打断你的话。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公司的年终绩优部门表彰会上,农民部门很少拔得头筹的原因。很多农民部门会酸溜溜的讲:“咱们辛苦了一年,还抵不上人家的两片嘴皮!”。但,这真的要怪别人吗?
春秋时代楚国人卞和,发现了一块外裹岩石的美玉,便将这块玉献给当时的君主楚厉王,而楚国王室御用的玉匠声称和氏贡献的只是一块石头,欺骗了君王。于是楚厉王下令将和氏左脚砍去。厉王死后楚武王即位,和氏再次将该玉献给他,武王命令玉工鉴定这块玉石,鉴定的结果是和氏所贡献的仍是一块石头,结果和氏右脚被砍掉。最后和氏带着玉石回到楚山,在那里他恸哭了三日三夜,新即位的楚国国君楚文王派人询问事情的缘由,和氏说“我并非因被砍去双脚而伤心,而是宝玉被认定为顽石、忠臣却被认为是骗子,这才是我所伤心啊”楚文王派工匠除去裹在玉石上的岩石,才看到了这块玉,于是楚文王将该玉璧命名为“和氏璧”。
这位卞先生是位典型的农民,我就不明白他问什么不先把玉石磨好再去见楚历王?这样不但一双脚不会被砍断,省了几十年光阴,换回来的荣华富贵,还可以买好多双鞋子来穿呢!
农民部门的朋友啊!是不是该想想,自己有没有用孕育成果同样的努力,来包装你的成果?还是你只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跟农民先生卞和一样的可怜?
园丁的工作,是将一些平凡无奇的花卉,透过他们的巧思;创意,变成一园锦绣花团。这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工作,靠的是想象力,是创造力,是令人赞叹的审美观。但,花不会永远开的,总有凋谢的时候;所以园丁追求的,是一段短时间的完美,跟放烟火一样;而过去和将来,都是平淡乏味,吸引不了人的。园丁的成就感;来自于那一瞬间的掌声,这种掌声跟毒瘾一样,会让人沉迷。
公司里的园丁,是那些要跟客户和外界环境紧密接触的部门,如研发;客服;市场和外事部。这些园丁们跟农民部门最大的不同,是他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在包装。所以编,说故事的能力特强,能把一些大事化小,也能把小事化大。在为公司开发新客户,新产品的同时,也能做好形象工程和危机管理。
园丁们最大的弱点;或者说最容易犯的迷失,是他们忘了花是不当饱的,再怎么漂亮的花园,你逛完之后还是得找个餐厅吃饭,而餐厅里一定得有农民种的米。
有一次,一个园丁来跟我汇报一个新产品的测试结果。
“测试非常成功!”;他兴高采烈的说。
“怎么个成功法?”,我问道。
“我们一大早就到测试点,抢到了人流最多的黄金地段。测试的产品准备得很充足,我们的乐队和促销小姐们非常卖力,吸引了上千的消费者来试用我们的产品!简直是当天最轰动的活动!”他越讲越兴奋。
“太好了!“,我心中浮起了一个明星产品诞生的辉煌图像,追问道:”那我们什么时候能上市呢?“。
“嗯。。。,还有个小问题,”他结结巴巴的回答,“研发部还有些事要做,因为只有百分之五的人喜欢我们的产品。。。。” 。
种花得到的掌声容易让人沉醉,所以很多公司的园丁部门,容易将公司的资源过度,或错误地花在种花上。最常见的是,新上任的园丁部门主管,会很轻易的将前任定下来的政策全盘推翻,不管公司已经投入了多少资源,都得照我的想法重来。原因是不难明白的,没有一个园丁,会愿意在前任设计好了的花圃上认份地做农民的工作,并在接受掌声时,谦虚地说:“都是土壤好,种子好,规划好,天气好。我只不过是浇浇水,除除草!”。拜托哦! 那是农民的活吔!
然而,公司的总资源,就像是一块农地,能用多少是有限制的。让了太多的地方来种花,会影响到稻子的产出。
几周前,我参加了一场国际会议。在会场上,我遇到了来自日本的朋友。
“日本的状况还好吗?”我问道。
“谢谢关心!”;日本朋友礼貌地回答:“你知道地震,海啸和核电事故让我们整个国家都乱套了。”
“是呀!听说整个供应链体系都断了,影响很严重吧?“,我说。
“能源的供应和物流体系是个大问题,我们好长的一段时间没法供应全部的产品!“,他回忆道,:”你知道日本是个疯狂开发新产品的地方,我们每年要进出市场几百个新产品,我们整个供应链体系都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而设计的。这次的灾难,让我们完全丧失了供应这么多种产品的能力!“。
“那你们怎么办呢?”我好奇地问。
“没办法啊!公司高层讨论的结果,只有跟客户取得谅解,同意我们只供应最畅销的前十种产品,其他的全部停掉了!”。
“太惨了!对你们的生意一定影响很大吧?”我同情;其实又有点幸灾乐祸的说。
这时,我那担任日本公司最高供应链主管的朋友,突然露出口一丝我意想不到的诡异笑容说:
“喔,不!三月底我们做出了这个决定,四月和五月总结公司的经营状况,虽然营业收入减低了,但利润方面因为资源的有效运用,我们反而创下了历史新高!”。
接着,他狡猾的说:“你必须问,从第十一种产品到第一千种产品;到底是为公司赚钱,还是花钱!!”。
和农民们不懂;或不关心如何包装一样,园丁们也常常不懂;或不关心他们包装里的东西是什么。和农民们孤僻的报告,会让园丁们发狂一样;园丁们对产品知识的贫乏,也常常让农民们想砍人!
我不是说农民和园丁的岗位应该互通,那太不现实了。我只是说农民部门应该走出公司,去看看客户,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了解一下世界有多大。再去逛逛园丁的花园,学学人家怎么化腐朽为神奇的。而园丁部门的人,也该到公司后台走走,多了解一些产品知识,供应链特性,掌握公司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进而加以包装推销。
除了心态上的自我设限,我实在想不出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就像我那位职场前辈所说的,这是打工者的必要本领呀!一旦农民学会了用园丁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成绩,园丁拥有了农民一样的产品知识,那就一手能种稻,一手能种花,老板不用你用谁?
很难吗?去找一家让你满意的餐厅,它一定具备了两个条件,担任厨师角色的农民,一定除了菜的香,味之外,同样的以园丁的本事来处理“色”。担任跑堂角色的园丁,一定除了推荐你那几道菜好以外,还会运用他农民的知识,来告诉你今天那些材料是特别新鲜,特别难得的!如果厨师和跑堂,都能明白并学好种稻和种花的本事,那为什么你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