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波堤式的库存布局
(2010-02-06 16:59:55)
标签:
供应链杂谈 |
分类: 費話連篇 |
前一篇文章提到了两个对付销售预测不准的建议,“别把销售目标当预测”和“关注你客户的库存动态”。这两个都是重要的概念性对策, 但像饮食调理一样,效果可能要慢慢的体现。在实际运作中,一旦销售高峰来了,其实也有一些可以做的事,譬如在订单管理方面,透过产销协调来分解促销活动的时段;在订单交付前置时间方面,层别不同客户的交货时间,以达到“风险共担”的效果等等,都是值得做的事。
本文所要谈的,是从库存布局的角度来看,怎么在策略上部署你的库存,以达到最大的应变能力。
很多从事供应链和物流工作的朋友会说,“这有什么好谈的?就是提高库存量嘛!”。真的是吗?
在谈论这个主题前;先让我们抛开包袱框框,问问自己一个问题;“不可预测的销售尖峰;是不是只有存在于供应链管理的领域里?”。
首先,来回顾一下库存的功能。库存;是一种“缓冲”,用于在产销量不平衡;前置时间不平衡;批量规模不平衡和需求不确定四种情况。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它提供一种“屏障”;缓冲的功能,使得在下游产生不可掌握的冲击时,不至于影响到上游正常的运作功能。
那么;还有那些事情是需要这种“在下游产生不可掌握的冲击时,不至于影响到上游正常的运作功能”的屏障?而他们的屏障又是怎样布局的呢?
第一个可以想到的例子,是银行。正常的情况下;每一家分行或者是提款机都可以满足提款人的需求。但在银行的风险管理中,永远都有一种预防“挤兑”的机制,当任何一种原因造成提款人集中提款时,银行体系要有足够的现金能够应付,才不至于脱窗,造成更大的连锁风暴。但问题是银行是以有效的运用存款人的钱,来获得利润的,如果为了预防挤兑而将每一个分行;每一个提款机都存放着可以应变的钱;也就是库存;那银行根本没法子运作,更不用谈赚钱了。
所以;“准备金“的机制出来了。每家银行都得依据政府的规定,提拨提款准备金。这笔钱是集中于总行管理的,因为跟库存集中的风险共担原理一样,分散到每一个分行,金额将会减少,不足以应付挤兑所需要量。集中在总行可以聚集足够的影响力用于关键的点上。另外一个原因是,钱一旦拨到了每一个分行,紧急时能不能迅速有效的再调拨,也是个问题。甚至在银行与银行之间,也有准备金用以相互支援,这笔钱集中在中央银行,叫”中央银行准备金“。
所以,银行业对付不可掌握冲击时的屏障,不是把整体资金链的”安全库存“提高,而是在关键点上,设立足够缓冲瞬间挤兑的准备金,再透过灵活的信息体系来调拨资金,应付需求尖峰。
第二个例子;是部队在攻防作战时的部署。部队攻防布局最大的挑战,是要在敌情不明或战事转变的情况下,能够弹性的调度兵力以确保胜利。他们所用的办法,是不把所有的兵力投在第一线,相反地;是保留三分之一的部队在指挥官手上;叫“预备队“。攻击时三分之二的部队作主攻,预备队在一定的纵深(部队名词,其实就是缓冲距离)之后;防御时三分之二的部队在第一线,预备队也在一定的纵深后代命。预备队随着战事的转变,扮演着支援;逆袭;补给;换防的功能,也就是作战时因应不确定需求的一种屏障。这种原则,还结合在部队的建制里,一个营有三个连;一个连有三个排;一个排有三个班;一个班有三个伍。遇到攻防作战时两个在第一线,一个当预备队。
其实这种布局,早就存在于古典章回小说中了。不论三国志;水浒传以至于东周列国志,谈到打仗,在调兵点将是总是形容:“谁谁谁带左军;谁谁谁带右军;谁谁谁带中军“。什么叫做“中军”?就是预备队。
所以;部队因应不可掌握的战况的办法,不是增加第一线的“库存”,而是集中足够的影响力,在关键的时间用在关键的点上。
最后一个例子,是防波堤。预防海浪冲上岸,海边会有几重屏障。远一点的海底会设有扰流樁;沙袋;巨石等等,以降低海浪的冲击力,但最后关键性的屏障,仍旧得靠近海的一个足够高度的防波堤。所以,预防不可预测海浪的对策;不是堆放一些不够高度的沙包,也不是只建一个单一防线的防波堤,而是结合两个方式,在关键的位置,放上应该有策略性屏障形态。
好!这些个例子应该够了。
供应链里预防不可掌握销售尖峰的办法,跟上面三种情况没什么不同。要有策略;有层次;有纵深的布置好库存的网络。一昧的提高库存量,不一定应付得了销售尖峰。我们常常遇到的,是在高库存的情况下缺货,这当然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库存布局的策略,只是把货放到了仓库,而没有想清楚整体的库存布局策略。
仓库的功能;如前所述,不只一种。如果你仓库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要缩短满足需求的前置时间,那它的位置就应该靠近客户,库存不一定要大,足够供应被服务的目标客户就够了。如果你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需求不明确时的战略性屏障,那你就应该在进出交通方便的地点,建立好中大型的库存仓。
重点是;这两种仓库形态不一定能够合并。相互委屈求全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结果是,建立了一堆不痛不痒的库存点;如在每一个银行分行存了些钱;或如只是丢了一大堆沙包在海边而没有建防波堤;徒然增加整体成本而对尖峰屏障没有帮助。等海浪;挤兑一来,就如同部队单薄的一层防线遭到突破;冲击直接到了供应链的上游,损失惨重,根本没有屏障;缓冲的功能存在了。
理想的战略库存布局;是在第一线靠近客户的地方,设好以服务为目的的库存点,如沙包和银行分行一样;它们的功能在于快速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库存量越低越好。其次;在适中的地点建立中大型的战略缓冲屏障仓;有如防波堤或预备队,主要任务是一方面支援下游小服务仓在品类;库存上的不足,一方面确保在海浪来时能挡得住,提供上游生产工厂一个不受销售尖峰冲击的高效率生产环境。
供应链主管们的主要职责,应该是锻炼在这个体系下的灵活调度能力,以提升供应链柔性,因应不同的销售尖峰,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而不再只是见树不见林,顾小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