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篇】2.文/赵崇正
(2009-12-16 11:47:06)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散文扎记 |
话说我乡的东面,群峦起伏,大大小小的山包星罗棋布,有叫“隻眼山” 的,有叫“顶哥山” 的 ,有叫“田鸡山” 的,也有叫“月山” 的,总之,大多是以其形似而赋其名的。在这群山之中,有一座并不显眼的山群,人们给了它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学堂岭” , 但它既不似学堂,也没有学校,是怎么回亊呢?说来话长,原来这里有一段古老而又神奇的传说。
传说明朝末年,新会出了个大文人、大儒学家陈白沙,此人博学多才但却嫌弃仕途,不愿当官。到了晚年,只爱潜心著书讲学,培养了不少弟子,讲学之余到处游山玩水。一日,陈白沙先生转游到了霞路乡,只见东面群山秀丽,溪水潺潺,好一个世外桃源!一来就不舍得走了。于是,在这山涧溪流之上,用竹木临时搭起了个简陋居所便住了下来。这里四面环山,松竹相间,确实环境清幽,从此先生潜心著书立说,闲来寄情山水,吟诗作赋,乐也悠悠。
清闲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先生也是凡人,平时也需吃饭做莱,有时也需下山买些米粮及油、盐、酱、醋等日常用品。日子久了,先生与乡民的接触也多了,大家见他举止斯文,自然敬重有加;一群乡中学子仰慕先生博学多才,欲拜他为师,于是三三两两的结伴往山中造访,听先生谈古论今,先生也乐意讲授。久而久之,陈白沙在山中的寓所俨然成了讲学之堂!这山也不知什么时候被乡民称之为“学堂岭”; 而读书人上山出山必经的这条小路,被乡民称之“仕路” ,因古时读书是为了将来出仕当官,仕路便由此而来,因日子久了,也有叫“古路” 的。直至今天,人们仍管路边林姓的小村叫“仕路村” 。
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椐说陈白沙先生除了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之外,还喜欢这里的民风淳朴、善良诚实。先生在学堂岭讲学的这段日子里,专门驯养了一只小鹿,这小鹿也真乖巧,驯良可爱,尚颇懂人性。小鹿与先生终日相伴,先生下山时总带着牠,日子久了,聪明的小鹿居然也认得路了。有时先生没空下山,便将一个篮子挂在鹿角上让牠下山买莱,篮子中放入了些许银両和一张写上购物清单的小纸条,小鹿自会沿着走惯走熟的山路来到了“龙门市”( 古时我乡东闸内的一个摆卖市集,现址在“龙母庙”附近)。市集上卖东西的认得是先生的小鹿,上前从篮子中捡起纸条一看,便知道先生需要什么东西,收了钱就按纸条所列把东西一一放到篮子里,小鹿也就乖乖地驮着篮子回去了。小鹿每次买回来的东西,先生验视过后,觉得价钱合理,也没有短斤缺両,于是十分欣慰,对乡民之诚实赞不绝口。
后来,有那么一天,小鹿仍象往常一样刚刚从山下买东西回来,双蹄不断地踢踏,很不安的样子。先生觉得有点怪,于是拿过篮子一看,发觉原来银両没了,篮子之中竞然放了几块烂砖头!先生不禁长叹一声:“唉!此地不宜久留矣!”之后,乡民们许久都不见小鹿下山来了;也不知什么时候,“学堂岭” 的学堂荒废了,人们爱戴的陈白沙先生也不知去向了。至今,人们只知道有座山叫“学堂岭” ,有条古路叫“仕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