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篇】1.文/赵崇正
(2009-12-16 11:35:35)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散文扎记 |
神仙井 — 一个让人觉得神奇而又诡秘的地方!
神仙井 — 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世外桃源!
霞路村,有一条清溪流水环村绕过,沿着这清溪流水趋步东坑而上,在这上游山麓之处,便是“神仙井” 所在。
近处,水流飞淌之中,有一块“烫板石” ,平卧在溪涧中间,因其形似烫衣板而得名。另一种传说,是众仙女下凡,在此沐浴掠衣晒衫之所。
走过了烫板石,溪下水流渐趋湍急,流水击石,不时飞溅水花。游人到此,顿觉凉风习习,清爽怡神!这风凉水冷的感觉,告诉人们已开始进入山谷地带了。
这“神仙井” 就座落在悬崖之下、山涧峡谷之中。在地理位置上,这里是东坑源头,源源不断的山泉水从这里溢出,流向下游,灌溉着田园大地。千百年来,我乡子民全赖这山水滋润而世世代代得以繁衍生息!当人们走近源头,只见山崖下一潭碧水荡漾,神仙井就在眼前:井潭边上绿苔滿布、怪石磷峋,井深不可测。站在井旁抬头仰望,两边悬崖峭壁直插云天,一条飞瀑似由天上倾泻而下,大有如李白诗云“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感觉。这瀑布上下落差百尺,倒挂悬崖,其势汹湧,其声如雷!人在其中,周围霞雾水气腾飞笼罩,隐约间山清水秀,树木葱茏,尤如置身仙境梦幻。
离开神仙井,如若继续领略这山势奇观,必须沿着峡谷两旁的悬崖峭壁往上爬。这峡谷只有两条路上山:左边的这条山路叫“斗米岩” ,意思是吃下一斗米饭量的人才有足够的气力往上爬;右边的这条山路叫“撑拉丈” ,大概意思是下边用人撑托,上边用人拉扯才上得丈来高。一听这名堂便可想而知其山势险峻,上山比登天梯还难!记得过去煮饭煲水总要用柴草来烧,农家姐妹总得上山割草斩薪。那时我还年轻,每逢假日,跟着大家上山,走的就是这“斗米岩” !往往上得山来,早己累得面红耳赤、气喘如牛了。不过大凡登山人士都有一种同感:当付出艰辛之后终于攀上顶峰那种成功喜悦,剎那间心情顿觉舒畅!当站在高处“一览众山小” 这种征服感和成功感的享受,是未曾尝试亲历其境者所能领略得到的。
如果说百尺悬崖之下的“神仙井” 是布满荆棘丛林、瀑布轰鸣、雾气腾腾的世界,那么这悬崖之上却是一片春光明媚的山地风光:只见“七个栋”( 并排七个山头)群峦起伏,山泉流水纵横交错;漫山遍野长滿茂盛的花草树木,到处是郁郁葱葱、生气盎然的景象。这里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每当夏末秋初,满山熟透了的山稔果(花呈粉红色,果熟可吃),任君采集享用。这山稔果确也味道奇特饱汁、香甜可口,那个上得山来无不釆摘个够,吃饱了剩余的带下山派邻舍逗小孩……这里又叫“神仙溏” ,名符其实的神仙世界!传说中还有“神仙枕”、“ 神仙鞋”、“ 神仙脸盆”、“ 神仙腳印” 等。如今,映入眼帘的,是若大一个水库平湖,平静如镜的湖水被周围的青山倒影染绿了,这水绿得可爱,绿得清沏诱人,恨不得跳进水里洗个痛快淋漓!这时,湖面上间或偶然见到一小群野鸭子在那里浮游戏水,更显得这湖光山色格外秀丽撩人。
转过了山坳处又是另一番景象:只见山溪两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山耕地(当地人呌“山岗地”) ,山岗地里栽种了各种瓜果时菜:南瓜、青瓜、木薯、芋头、番薯等,果然生长旺盛。在此深山野岭之中,竞有人务农耕种! 不时见戴着斗笠的农夫挑着肥水由山下一颠一颠的上来,给这里的农作物浇水施肥、除草松土。这时山坑那边,传来羊咩的呌声,一大群黑色的山羊在坡上啃草,牧羊人却乘机溜到小松林里纳凉去了。中午时分,山中突然热闹起来,散落在各个山坡上的割草人遥相呼应:“喂……下山了啊!” 这时三五成群的割草人从各个山窝里冒了出来,嬉嬉哈哈,劳动的喜悦伴随着鸟语花香,一担坦柴薪滿载而归……。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这湖光山色,这人物景观,这传说,这情调气氛构成了比“世外桃源” 还美好的画图,构成了活生生的人间仙境!
这就是神仙井! 这就是曾给我辈人留下过醉人的美好回忆的地方。可惜!弹指一挥间,如今“神仙井” 的瀑布断流了,神仙井被山上冲下来的泥沙淤塞了,周围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现代化的石油气代替了山上的柴草,再没有人上山割草了,一片片山耕地早就荒废了;曾经为万亩良田引流灌溉的东坑溪流也被人为地填平堵塞了。我辈人要想重游昔日之仙境,只能在梦幻之中寻觅……
笔者突然有了一个梦想: 有朝一日,这里被开辟成一个旅游胜地,四方游客蜂涌而至,他们为“神仙井” 的神秘而吸引,他们尽情地享受这里的湖光山色、瀑布流水;“斗米岩” 上将筑起栈道天梯,让人们可以从容上山观光,过山缆车吊载着游客从空中腑览群峰,尽情领略这独特的青山绿水般的“世外桃园”; 人们将一边寻觅“仙踪” ,一边喝着地道的“神仙井矿泉水” ,开怀地观赏着这人间仙境而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