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乡多宝玉”与“宝钗无日不生尘”
(2016-02-22 09:30:49)
标签:
此实虚天长了打听 |
《脂砚斋批评石头记》中多次批“薛”为“雪”(即雪),“雪”即“覆”,其含义是掩盖覆盖的意思,红楼梦中,假语村言就是明显的掩盖真意的“覆”;“薛宝钗”也可以将“宝钗”看作是真意,即言雪掩盖真意。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有:“底下宝玉可巧与宝钗对了点子。宝钗覆了一个‘宝’字,宝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宝钗作戏自己所配的通灵玉而言,”第一句,为什么作者在“宝玉可巧”之前冠”底下“二字,什么是”底下“?”底下“就是最下或最下层的意思,”底下宝玉可巧“是言儒学文化之”可巧“是最下的最低级的”可巧“,这种可巧大概指的就是其嘴巧。”与宝钗对了点子“是言假与真相对应或相对立,”宝玉“就是假。”宝钗覆了一个宝字”,是言在真意宝钗之上覆盖了假的东西(雪),“一个宝字”就是假的东西。“宝”可以理解为贾宝玉,即言贾宝玉(儒学文化“就是”覆“就是假;也可以按”宝字“理解,即以字为宝的观念,儒学文化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宝的文化。宝钗作戏通灵玉,是言宝钗(真意)戏耍”通灵玉“,即真戏耍假。为什么要戏耍”通灵玉“?就是因为这”通灵玉“自不量力,”又向荒唐演大荒“,即本来是荒谬不经,这”通灵玉“儒学文化却把其当作真经。分析”通灵“二字,什么能通灵?”玉“,”石头“怎么能够通灵呢?显然是荒唐至极!什么能通灵?唯有人手探索自然事物找到自然事物的内在本质(此),才可以”通灵“。什么是”灵“?”灵“就是人之灵,人之灵就是人的创新创造的制造能力,什么能通灵?唯有自然之道,即掌握了自然事物的本质和诀窍才可以“通灵”。“姐姐拿我作雅谑,我却射着了。说出来姐姐别恼,就是姐姐的讳,‘钗’字就是了。“此组文字是导引读者解读真意的文字,”拿我“是言人合乎手的认识或概念,这种理念就是真意理念;”雅谑“是有趣的玩笑的意思,此句是要读者解读(姐姐——解解)真意在与读者开有趣玩笑的意思。”我却射着了“,”却“就是拒绝,就是离开我性情感文化理念,即言离开情感文化理念便可以”射着“真意。”姐姐别恼“,”恼“就是由于有情的缘故,”别恼“就是要读者告别离开情感理念。”姐姐的讳“就是解读者的忌讳,即告诉读者解读红楼梦有情的理念是大忌讳。”钗字就是了“,”钗“就是”金(真意)“与”叉“字的交织交错,分开这种交叉交织就是正确的解读方法,即”就是了“。”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底下自然”也是言对自然的认知是最下最低的认知,谁是这样的认知?“玉了“就是这种最低最下的认知,也就是儒学文化之假宝玉认知;”他说宝“是言真意之说是珍贵的宝。”我射钗字“是言我性情感文化理念不能分开真假交织交叉的文字,只有”敲断玉钗“,即只有分开真假交织交叉,”敲“即推敲,”断“就是使其不再交织交叉,拆字法就是”敲断“的一种。”红烛冷“,”烛“即”火虫“,借指的是微不足道的文化,”红烛“即喜欢、热“火虫”文化,“冷”是言真意可以使“火虫”文化降温。“这用时事却使不得,两个人都该罚。”前句是言用时事消息新闻之类的人情事故文化理念解读红楼梦真意是不行的,是不能得到真意的。“两个人都该罚”是言将书中的宝玉、宝钗看成是具体的现实中存在的人的观点该罚,什么样的观点是对的(不该罚)呢?即“一个人”或整体人的观点。“不止时事,这也有出处。”“止”即禁止,不好的东西或文化理念应当被“止”,之所以该止不止,是由原因的,这原因就是”不止时事“的出处。这就是假宝玉儒学文化的原因。
”宝玉二字并无出处,不过是春联上或有之,诗书记载并无,算不得。“”宝玉二字“是言假宝玉儒学文化颠覆中华民族的文字理念和初衷;“并无出处”是言儒学文化没有客观实在的根据,只不过凭自己的主观臆断。“不过是春联上”是言儒学文化只不过是联对排比的文化形式,“或有之”是言其不是“常有”,而是出于偶然之情感。“诗书记载并无”是言儒学文化的史书记载上并没有关于什么物质是宝什么样的物质是玉的记载;“算不得”是对儒学文化所作的总结,“不得”即虚,此句是言儒学文化都是虚文化的本质。
“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后来又读李义山的七言律诗,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我还笑说他两个名字都原来在唐诗上呢。”“怎么你倒忘了”,一言“此乡多宝玉”不该忘,应当永远记得;二言是谁给忘了,正是“你倒”给忘了。“你倒”就是对“你”(无我文化,探物格物文化)的颠覆和颠倒,“你倒”就是指的“有我”的儒学情感文化。由不该忘推敲,“此乡多宝玉”很有意义,应当是个重大思维理念。“此乡多宝玉”重在“此”上,“此乡”并不是代指某地的意思,而是言探物格物寻找自然事物本质(此)的境界或所在处,正是这样的对自然事物的探索发现,才能屡屡发现人类生产发展和技术提高的有大用的真正的宝玉来。”前日我读“与”后来又读“的重要区别在于”前“有”日“而后”无日“,正是这”无日(无道)“的缘故,才使得”宝钗无日不生尘“,”尘“即尘土,或形容世俗,”宝钗无日不生尘“是言宝钗天天生肮脏不干净的尘土,使得本来是宝贝的宝钗也失去了应有的光华。后句“两个名字在唐诗上”是言唐诗是“有名”文化,“名字”是虚,此句是言唐诗就是虚文化。人类真正的文化是实文化,即“无名”文化。“这些人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了管束,便任意取乐,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这些人”就是指的史湘云儒学文化之学人、诗人之类,“贾母(真)王夫人(正)不在家”是言真正的人类高深文化不主政不当家,才致使这些“任意取乐,十分热闹”的邪魔玩乐(顽)文化泛滥起来。“呼三喝四,喊七叫八”形容的就是唐诗宋词之类的玩乐文化。“热闹”是言这种文化不务正业,不干正事。正是这样的文化氛围极大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正业——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只有科学技术文化和提高生产力的文化,或是鼓励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能力提高的文化才是正道正业正事文化,古道佛自然之道文化虽然自身并不是科学技术文化,但却是积极鼓励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提高,即创新创造的文化。“道生一”就是创新创造。正文化是实文化,自然之实能在自然中找的着,但虚无不存在的东西是再找也找不到的。这就是“使人各处去找(史湘云),那里找的着”的原因,连“影响(影子和响声)”也找不到。“乘王夫人不在家不服探春等约束,姿意痛饮,失了体统,故来请问有事无事。”“失了体统”就是失了正统,其原因正是由于王夫人不在家“姿意痛饮”造成的,“王夫人”文化(成为王者必须具备的高深王者文化)就是教育管理人们服从探春约束的文化,“探春”就是探索自然事物,探道的文化,自觉服从探索自然事物需要的文化才是正文化。”姿意痛饮“必然入醉入痴,这醉人的酒就是”情“,所以红楼梦中用”情孽“形容。”请问有事无事“是言红楼梦作者请读者探究(问)红楼梦中的”有事与无事“,”无事“就是红楼梦中的道无之事或”无情之事“;”有事“就是有情之事。探索自然事物之事,科学技术发展提高之事,创新创造之事就是”无情(无人情)之事“。”将酒作个引子“是言将红楼梦表面的假语村言人情故事作为”引子“,假语村言人情故事就是醉人醉读者的”情酒“;”子“是真正的大观文化,”引子“就是言红楼梦的目的就是要引来真正的大观文化读者。”妈妈们别耽心“是作者自信自有”不情“”不醉“的读者出现。
”我们知道,连老太太叫姑娘们吃酒姑娘们还不肯吃,何况太太们不在家,自然顽罢了。我们怕有事,来打听打听。二则天长了,姑娘们顽一回子还该点补些小食儿。素日又不大吃杂东西,如今吃一两杯酒,若不多吃些东西,怕受伤。“此组文字是对现流行的世俗的道佛文化(假道佛文化)的定评。”姑娘们不肯吃酒“是言世俗道佛”不吃酒,不杀生,不淫欲等“佛道戒律,这样的戒律文化并不是道佛文化的实质,而是欺骗人的假道佛观念,也是“太太们(正)不在家”,即不务正业的文化,而是十足的“自然顽”文化。“我们怕有事”是言为了避免出事,一则应当“打听打听”,“听”是虚(耳听为虚),“打听”就是打压虚假,“打听打听”是言应当连续不断的打压儒释道文化中的各种“虚文化”“情文化”,只有打压虚文化才能树立起实文化,只有打压虚文化,才能”天长了“。二则应当“天长了”。“天”即各种自然事物中存在着的不可改变的本质和天性,人的天性本质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创造。“长了”是言探索自然事物向纵深发展,“长”就是通过探索,发现更重要更实在作用更大的自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使其能够为人类发展更好的服务。后面的文字则是言世俗的道佛文化中缺少人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果还是这样继续发展下去,恐怕要伤害道佛文化自身。
”听(虚)“文化包括的种类很多,言情故事,小说,诗词歌赋,音乐,戏剧等都属于此类。”史湘云醉卧芍药裀“,其意旨在言儒学史笔文化沉醉于历史美人(历史人物),也是属于”听“”看“之类的虚文化。这样的文化适合于”亲友相聚“,彼此抒发自己的情怀或欢乐游戏,毕竟,亲友相聚是短暂的,同时亲友之聚会也是需要生活物资来支撑的,可知这”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宜会亲友“的文化是”不正常“之文化,人类的正常是生产制造创造。
后一篇:“后手不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