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2016-02-20 09:14:32)
标签:

一串子倒

榛子

万户捣衣

桂花油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有这样的一组文字,看似游戏之语,仔细想来,却非游戏,也同样关乎红楼梦的真意。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说的大家笑了,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穰,说酒底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落霞“句来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风急”句来自于宋代诗人陆游的《寒夕》,即“风急江天无过雁”;“九回肠”语出司马迁之《报任安书》,即“肠一日九回”。这三人都是儒学历史的重要人物,都是儒学文化所吹捧的鸿儒“大子”,“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就是对这些“鸿儒大子”的总结;“子倒”是言其颠倒倒置了人类的真正文化(子);“有些意思”是言其有“此二”的意思,“此二”就是对“此”的歪曲颠倒,“此”就是自然事物的本质,就是人类的真子文化。“鸿雁”即大雁,儒学史书中常有“鸿雁传书”之说,这些人也正是儒学文化的传书者。“这是鸿雁来宾”就是对这种“传书者”的评价:“宾”,与主相对,“来宾”是言这样的传书丧失和丢掉了“主”,只是传了一些不值得传的次要的东西(宾)。“酒面”、“酒底”是针对红楼梦真假文牍而言的,“酒面”就是红楼梦表面的假语村言人情故事,这类似于“此二”的“一串子倒”文化,即红楼梦中的假。在红楼梦中真假文牍比邻,“隔院”即比邻,这也就是晚清时期的许多《续红楼梦》版本章回题目有“比邻驿”的原因(可知这些作者对红楼梦真假文牍相互为邻的特殊结构心知肚明,只是迫于清政府或儒学文化的压力不敢公开挑明罢了。)。“榛子”即真子,代指的是红楼梦真意——人类的真正文化(子)。“榛子非关隔院砧”是言红楼梦的真意与“子倒”,与假语村言人情故事没有任何的关联。作者用同“榛”同音异义的“砧”表达假,正与贾宝玉——”石头“有关,可谓恰当而贴切。同时,“榛子”具有坚硬的外壳,这就类似于红楼梦中假语村言是红楼梦真意的外壳一样,对“榛穰”——真意起保护作用,读者要想象黛玉一样食榛穰,是必须首先要敲开红楼梦坚硬的外壳的。“黛玉拈了一个榛穰”同时也表达了黛玉是红楼梦真意化身的意思。“何来万户捣衣声”是此段文字的大关键处:“万户捣衣声”是祥和、政治清平、繁荣的象征,“万户捣衣”是言人人讲究仪表干净,即衣着讲究,都穿的平正齐整。人类的文明繁荣来自哪里?是来自仁和仁义道德吗?不是。“何来”并非问句,而是指出了人类文明繁荣的根源是来自“何”,即“人可”。“人可”,即人的创新创造,或言巧手制造,这才是人的本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创新创造积极性的国度,只有强大的创新创造的文化氛围和国民素质,才可以具有强大先进旺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才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资源,才可以使国强民富,才能实现祥和清平。
“大家轮流乱划了一阵,这上面湘云又与宝琴对了手,李纨和岫烟对了点子。李纨便覆了个’瓢‘字,岫烟便射了个’绿‘字,二人会意,各饮一口。湘云的拳却输了,请酒面酒底。宝琴笑道:’请君入瓮‘。大家笑起来,说:’这个典用的当‘。湘云便说道:’奔腾而澎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大家轮流“是言不失”大“,或言没有”小家子“的份;”乱划了一阵“是言尽管乱但都没有离开筹划”一“,即筹划创新创造,或言筹划”道生一“。”这上面湘云又与宝琴对了手“,”上面“强调的是”上“,什么是”上“?”对了手“就是”上“;”了手“是言对人手作用的了悟,”对了手“是言了悟手的创造性了悟的对;或言对提手,即提高生产技术或生产力水平的相竟。”点子”即对人的文化启发,点化、指点;“对了点子”是言文化思维启发对路,是言“对了手”的文化启发才是对路的文化思维。“李纨便覆了个’瓢‘字,用意在于指示导引读者用瓢取水,”水“就是红楼梦中的”道“(水几于道)。”岫烟“指的是”山由火因“之世俗儒学文化观念,其射个”绿“字,可知其不懂真意。”二人“是言其对人性的颠覆歪曲;”会意“是言儒学文化只是情感或意念相交。”各饮一口“,”各“即每每,指的是红楼梦中的文辞,”饮一口“是导引读者从红楼梦中吸取”一“,即关于创新创造,”道生一“的说辞。”湘云的拳却输了“,”拳”即抓握,即“得”,“却”即拒绝;“拳却”是言儒学史笔文化(湘云)将实学实得的文化拒之门外,这就是其“输了”的原因;“请酒面酒底”是言儒学史笔文化所请来的东西都是些醉人让人理智不清的东西。“请君入瓮”,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儒学史笔文化(史湘云)既然是”有我有身“的文化,那么,在红楼梦中就还其身的面目,即在红楼梦中充当假语村言。
”奔腾而澎湃,“是写的奔腾的水声,”江间波浪兼天涌“是言江水与天融为一体,是大气势,这大气势就是对红楼梦真意的形容。”水“”几于道“,”天“,就是道,所以是写红楼梦中”道“的气势。”须要铁锁缆孤舟“,为什么要”铁锁缆孤舟“?是言孤舟不能适应江流的汹涌之势,恐怕要覆舟翻船的。谁是”孤舟“?儒学文化儒学史笔文化就是”孤舟“;为什么称其为孤舟?”孤“是孤独,缺少伴儿和同行者;说其”孤“,是言儒学文化只是一意孤行,不合天下众国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潮流。”即遇着一江风“是言孤舟遇着”一江风“,这”一江风“就是天下之大潮流,这种大潮流与”江间波浪兼天涌“是相一致相协调的相和谐的。”不宜出行“也是言儒学文化之孤舟不宜外出的,“不宜外出”即言其见不得人间及大自然的大世面。“好个诌断肠子的,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此几句就是形容的“不宜出行”的孤舟儒学史笔文化,“好个诌断肠子的”是言儒学史笔文化“好诌”,缺乏客观实在的依据;“怪道”是言孔孟仁义之道不是人间真道,而是怪道,是邪魔的东西。“故意惹人笑”指出了儒学文化欺骗人吸引人的所在,“人笑”言其只是调整导引人的情趣的东西,情趣是虚而不实的东西,“惹人笑”就是导引人们入虚而忘记了实,什么是“实”?“人吃”“人用”才是人之实,真正的好文化是导引(惹)人入于自然之实的文化。自然之道道佛文化就是导引人们入于自然之实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前句是言“鸭头”就是“那丫头”,“鸭头”是言儒学文化“头小”思维差且笨,只会用嘴呱呱的叫个不停,不知道发挥人手创新创造的作用;“那丫头”是言儒学文化是奴才文化,只是一味的向皇权献媚讨好,以骗取皇权对自己的重用。后句是言儒学文化的思维(头上)根本产生不了(讨来)精深精华的东西。”桂花油“就是自然物质之精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