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心经之二: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2014-09-15 08:27:39)
标签:
厨房心经生活如此食能以时身必无灾文化美食 |
分类: 6·我的厨房心经 |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食能以时”不只是说什么季节就吃什么东西,你就没有灾祸,如果是这样圣人就太简单了,“食能以時身必无灾”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因为在《吕氏春秋》那会,既没有冰箱,也没有蔬菜大棚,想吃反季节的食材,估计也不容易。
这里的“食能以时”说的是一个人吃什么样的饭,要符合于“天时”,才能够免于灾祸。比如“不义之食”就不符合“天时”,也是“烂肠之食”。这样的饭局,是千万不能参加的,也是千万不能攒的。因为不符合“食能以时”,容易给自己和家人还有其他的人“招灾惹祸”。
现实中的俗人真的很有意思,以为人生就是吃喝二字,认为只要什么都吃过,人这一辈子也就值了,所以就是想法设法的吃喝,而且俗人的招数也多,想法蹭吃蹭喝不花钱,占便宜。现在一年的节假日都不够用,婚丧嫁娶逢假日必有这些活动,这些都是俗人创造的。第一是有吃有喝,第二是还有钱赚。俗人堆里的老实人肯定是要吃亏了,因为那些精明的俗人,变着法的总能弄出些除了婚丧嫁娶以外的花样来,孩子升学;参军;家里装修等等,这些理由老实人都不好意思张嘴,尤其是单位里那些还有一些心怀不端有权势的人物,再加上拍马屁的人多,都有人专门张罗这事。反正是他的吃喝要靠别人买单,还要有钱赚。殊不知这些都是“不义之食”,缺少朋友间的“情义”。
这个世上美好的事情总是处在“情欲”之间的分界点上,李泽厚说过“情失正为欲”。本来“吃喝”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如何吃喝“不失正”,才是吃喝的“天时”。人世间的事,那能那么简单,有钱了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那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的欲望。如何吃,“不失正”才是关键,但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还不止于此,还要通过吃喝“通神”。
龚鹏程在《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中说道,“饮食一事,既为生活世界的主要内容,也通之于鬼神。凡祭祀,皆须献牲敬酒。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相信饮食的沟通功能。我们用饮食祭献鬼神,代表我们向他示好;鬼神吃了我们的东西,表示他们愿意“福我”(莫忘了吃喝跟福报的关系)”。
龚鹏程在这里已经点出了一个人的吃喝跟“天时”对人的“福报”相关,如今,虽然我们很少在吃饭时敬鬼神了,因革损益也是能够理解的,但我们不能丢失一颗“天时”之心,要能做到吃喝“不失正”,才能做到“食能以时”,“以时”就是“通神”,就是“福报”。可以想想,如今我们有一个好的胃口,还能吃到想吃的好东西,难道这不是福报吗?
但是,要想吃的长久,能够长视久安,就要做到吃喝“不失正”,才能得到“天佑”,因为一个人目前的吃喝,既可以通过“福报”而得到,也可以通过“欲望”而得到,比如“借钱吃海鲜”就不是“福报”而得到的,就属于“欲望”而来。通过欲望而来的东西,都是“失正”。
孔夫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来正焉”,肯定就不是借钱吃海鲜,其中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是指没有自己的欲望,而是福报而来,“就有道来正焉”说的不就是“身必无灾”吗?“有道来正”不就是“天佑”吗?
前一篇:白煮牛肉把酱牛肉的技术降到零
后一篇:生煸孜然羊肉炒出涮羊肉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