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我在美国过了几个节。
美国的节日多,但最多休三天,没有国内的“黄金周”。这一点上,我觉得还是黄金周过瘾。
在那里,赶上了感恩节、圣诞节等等。圣诞节,我不懂,却深爱着感恩节。爱她,不是因为吃火鸡,而是她前两个字:感恩。多好啊,多善良,多有良心啊。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想想活到今天,是不是爸爸妈妈的恩情?还有谁帮过自己?有谁给过恩情?是不是要谢谢他(她)们?不要忘了他(她)们啊。再想想,以后自己是不是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做些好事?留点儿恩情给别人?
多么高尚的节日!
圣诞节,我虽然不懂,但我知道它的分量等同于中国的春节。
圣诞那天,家家户户门前挂着圆圈花束,树上布满彩色小灯,草坪上放着圣诞老人,还有假动物什么的。
平安夜,我是在女婿的叔叔家过的。退休了的叔叔高大宽厚,穿着长短裤,系着围裙,正忙着做早已准备好了的各式各样菜肴。满面的笑容满嘴的欢迎话,迎接着到来的客人。婶婶多年前过世了。来的客人除女婿、女儿和我,还有叔叔的儿子、女儿、女婿和外孙,再是10多位叔叔的朋友和邻居。
满桌子的肉菜,非常丰盛。我最有兴趣的是叔叔亲手烤的火鸡巨大,叔叔的朋友是用专用电锯一片一片割下来的。
最大收获的是叔叔让我品尝了好多种洋酒,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喝洋酒。各种各样的味道,很好喝!在国内,都是喝点白酒或啤酒。
最不好意思的是,叔叔专门为我和女儿做了一盘中国菜,还开玩笑地声明,这道菜只许我们父女俩吃。什么菜?忘了,喝多了。
最感动的是女婿一直在关照我,他知道我是第一次到美国人家做客,第一次面对这么多洋人,会陌生紧张和不自然。一会儿给我递菜,一会儿给我啤酒。
美国啤酒都是小瓶的,没有我们这样的大瓶。而且,瓶盖儿一拧就开,不用瓶起子。
我觉得是吃完了,可这时叔叔又宣布第二轮吃饭开始,满桌全是甜点。后来才知道,这叫饭后甜点。
圣诞节,我们是在女婿妈妈家过的。一进门,厅里高大触顶的圣诞树和树下堆成山的花花绿绿的礼品盒马上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女婿的姐姐和儿子、妹妹妹夫和女儿、弟弟,女婿和他的太太都兴高采烈地得到了妈妈多份儿的圣诞礼物,更让我高兴和感动的是,亲家母还为我准备了好几盒礼物。她为这些礼物准备了6个多月,花掉了8000多美金,合人民币5万多。这是些礼物吗?不!是伟大的“爱”。
整个平安夜、圣诞节,分外宁静清澈,满地的雪依然白白净净,没听见一点鞭炮声,整个城市几乎看不到人,车也明显少了。
我喜欢这样的过节。
说心里话,我很怕过中國年。那个放鞭放炮烧纸的习俗我接受不了,甚至极为反感!太不文明!
大年三十,我是紧闭门窗,但就是这样,窗缝门缝还是涌进了浓浓的硝烟和烧纸味儿还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外边更是捂紧耳朵几乎不敢呼吸。初一早上出门一看,满街成堆成堆的鞭炮纸屑、还有一堆一堆的黑灰。清明节也是这样,风一刮,到处飞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