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市拐点隐现 存量房成为“导火线“

(2009-08-10 21:23:09)
标签:

房产

-本文为“2010年房价下降论”的续集

“世界在变,人心在变,笔者能做的就是“随变而变”,不会固执已见。

 

楼市拐点隐现 <wbr>存量房成为“导火线“

    记得2005年12月16日,上海住交会,笔者参加了王石先生的一场讲演会,他的PPT标题为“中国房地产处于崩溃的前夜”,当时引起了现场一片轰动,但令人疑惑的是,王石先生演讲过程中只字未谈“楼市崩溃”,反而谈起了“小型房地产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在随后住交会所有宣传报道中,也没有任何媒体报道这个细节(万科最终于2007年底正式提出了“拐点论”,这是后话,仅从这点可以看出,作为地产界老大,万科确实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

    笔者长期进行房地产行业研究,当然知道万科做出如此判断所引用的数据,但在一片“涨涨…”的声中,无法容得下“跌”的声音。那么笔者在此再重复当年的王石的声音,即“中国房地产处于崩溃的前夜令人感到滑稽的是,也许万科现在也听不进这样的声音

    笔者之所能敢如此判断,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笔者之前所述之“魔鬼曲线即将抬头”、“政策临界点”和“老百姓无法承受二次金融危机”等原因之外,今天笔者再披露一个事实,即“二手房有价无市,拐点已现,即将反扑新房市场”。

    从一手房单月成交量来看,7月已经今年环比出现了首次下降(详见下图),但由于“悟盘惜售”的原因,成交量环比下跌反而被业内解释为“重大利好、价格上涨”,当然也没有一个机构有能力查出人为或非人为“悟盘量”,“查无对证”。

    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笔者不会像一些地产大佬和学者那样引用这些不可靠的数据,但二手房成交量将是十分重要的先行指标。

楼市拐点隐现 <wbr>存量房成为“导火线“

    由于二手房的供应主体多元化,没有任何“分利集团”能够控制住二手房供应量(“分利集团”摘自杨帆老师的即将面市新书“手稿”,希望杨帆老师海函),这是一个完全的“自由市场”,供应量和房价绝对成正比,房价越涨,供应量越大(二手房价格上涨了,不想卖的也开始考虑卖了,参见下图),成交量则代表了市场对价格的接受力,如果成交果下降,表明价格出现拐点或顶点。

楼市拐点隐现 <wbr>存量房成为“导火线“

 

上海:二手房成交呈现价涨量跌

 楼市拐点隐现 <wbr>存量房成为“导火线“

数据来源于:佑威楼市通

 

深圳:二手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跌2成多

    7月份二手住宅成交面积约为100 .96万平方米,环比6月出现了22 .40%的下跌。成交价方面则是环比6月出现超过10%的增幅,达到16787元/平方米。而宝安区二手房成交量以36 .47%的下跌幅度,领跌7月二手住宅市场。预计8月份还会再下降1成(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原地产)。

    虽然官方数据表明二手房成交面积仍然上涨,但由于官方数据以“递件”为准,实际比“认购时间”迟1个月左右。

数据来源于:中原地产

 

杭州:二手房成交总量环比下降10%

    杭州透明售房网的数据统计,7月主城区二手房成交总量为4618套,环比减少了约10%均价方面继续上涨,7月的成交均价为14880元/平方米,依然维持在高位水平。

 

    有的读者可能认为,以上只是个案,南方有泡沫不能说明北方有泡沫,这种论调与“地王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没有”一样具人欺骗性。笔者早就讲过,在信息发达的现代化,“世界是平的”,“中国也是平的”,也许有时差,但规律和图形都一样,“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根本原因在于“资金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自由流动所致”,上轮楼市调整就是从华南、华东、华北和中西部传播的,6个月即播及全国。

    如果上述有代表性的南方城市价格已经“触顶”,如果开发商还是“执迷不悟”,结果就是二手房的投资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可能倒逼“一手房市场”。据笔者观察,这种执迷不悟的开发商大有人在,比如北京有些开发商“悟盘”,导致7月份二手房成交量突破25000套,是一手房的1.44倍,随着“物业税试行”和“二手房转让期税收减免政策到期”(20091231),二手房将海量涌出,在“有价无市”的形势,房价势必下降,并引起新房价格激烈波动。

 

    后记,笔者并非“阴谋论”,也不希望楼市崩溃,但希望业界能够认清形势,让楼市更加健康发展,中国可以“做大做强”,但“房价不能做高”(香港高房价,保障房,低税率并不适合大陆,因为中国人不愿意住在保障房)。

    最新消息,新鸿基上海潍坊项目-滨江凯旋门拟定价20万元/平方米,这决不是楼市健康平稳快速发展之道,因为这不仅是富人一掷千金的事,而且会引发“房价跟风”,同时把银行放在“火山口上”(建议银行对这些豪宅不贷款)。

 

本文阅读对象:消费者、开发商、投资者、媒体及一切热心人,如需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但请媒体不要披露工作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