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明磊落地对待自己的过错

(2015-06-03 11:20:50)
标签:

文化

杂谈

历史

光明磊落地对待自己的过错

“犯错误”,其实是一个很现代化的词汇,三个字都不好看。“犯”,让人想到犯人,似乎犯了错误就成了千古罪人;“错”,是金字旁,似乎这个错误就成了铁打的,永远没有改变的可能了“误”,也令人想到南辕北辙、驴唇不对马嘴。《推背图》里说“九十九年成大错”,古人也经常说“贻误战机”、“误了终身”,这些“错”和“误”可就太大了,我们生活里碰见得不多。

我们的古人,从来不用这些严重的字眼来吓唬人。我们现在通常说的“犯错误”,在以前叫“过”。

过,就是过分,分寸没有掌握好。人平常犯的一些错误,根本上都是没有把握好这个分寸而已。

这种说法既宽容又苛刻。

宽容之处在于把错误说成过分,不一棍子把人打死。可能你是过于疏忽,误了事;可能你是过于怠慢,把事情没做好;也可能你心里是急切,做一件事本来是对的,但热情过度,过犹不及,真理再往前一步,变成谬误了……无论如何,有过,都还是可以改的。

为什么又说它苛刻呢?因为它要求我们在每一件事上都要拿捏,把握好分寸。不能多,不能少,要恰到好处,你才能算把这事做好了。

但要把握好这个分寸,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即使是孔子,都会有过。那么,君子有过,当如何是好呢?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七)

 

孔子说:我孔丘是很幸运的,一旦有什么过错,别人必然知道。

一般的人犯了什么错误,总希望别人不知道,一旦被人知道了,就很沮丧,认为太倒霉了,太丢脸了。在这种心态下,下次他还会有类似过错,只不过,他隐瞒得更深了。

隐瞒不是对付过错的办法。人不能靠隐瞒而活着。瞒得了初一,瞒不了十五,事情始终要露馅的。有句古话叫做“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有人可能认为这话说得有点绝对,还存在某些侥幸心理,那么,我可以在后面再加两句:“即使无人知,心里也有鬼。”

曾经见过一幅漫画,有个在逃的罪犯在巷子里走,忽然,他感觉背后有个硬硬的东西顶在他背上了,罪犯赶紧举起双手,说道:“我投降了,我坦白,我要自首!”他以为警察的枪口顶住了他的脊梁。其实,是一个书呆子,腋下夹着一把伞,边走路边看书,不小心把伞尖戳到了罪犯的背。

可见,心里有鬼的人是痛苦的。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个颜色,他都能将其跟自己的过错联系起来,生怕别人有什么想法,生怕那一天东窗事发。

孔子是不愿做这种人的,他有任何过错,都敢于承认,敢于让别人知道,从不藏着掖着。

有过错,本来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但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却是大丈夫所为,其人格力量令人敬佩。

 

晋人伐楚,三舍不止,大夫曰: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寡人之过也。如何其辱诸大夫也?大夫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臣之身而晋伐楚,是臣之罪也,请击之。庄王俯泣而起,拜诸大夫。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在己,且君下其臣犹如此,所谓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未可攻也。乃夜还师。孔子闻之,曰:楚庄王霸,其有方矣。下士以一言而退敌以安社稷,其霸不亦宜乎?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也。(《新序》)

 

晋国攻打楚国,楚国退军九十里。楚国的大夫们说:“我们反攻吧。”楚庄王说:“先王的时候,晋国不攻打楚国,到了我在位的时候,晋国就攻打楚国,这是我的错啊!我怎么能连累大夫们呢?”大夫则说:“先王的时候,晋人不攻打楚国,等到我们辅佐国君的时候,晋人攻打楚国,这是我们的过错。我们要反攻!”庄王俯身而泣,拜谢各位大夫。这样一来,就把晋国人给震慑住了,楚国的国君和大夫都把错误往自己身上揽,说明他们光明磊落,敢于承担,君臣上下一心,这样的邦国,是很可怕的,不能攻打,所以晋国退兵了。后来楚庄王因此称霸于诸侯,所以孔子说楚庄王之所以能称霸,是很有方法和技巧的。我们试想,如果当时楚国在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庄王责怪他的大夫们,大夫们必然也责怪庄王,互相怪罪起来,楚国内部也就乱了,晋国攻打楚国,必然势如破竹。楚庄王也就没有称霸的可能了。

我有过错,我就承认,大家都看见了;我的过错,我会改的,大家也都会看见我改。这就是“君子坦荡荡”。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十九)

 

子贡是孔子门下非常优秀的弟子,他说的这话,肯定也是孔子的意思,只不过,子贡很聪明,用了一个很诗意、很优美的比喻:君子的过失,就像天上的日食、月食,大家都能看见;君子改过,也像日食月食复圆那样,众人仰望。

既然是仰望,那就带着敬佩。光明磊落的人值得敬佩,知错就改的人值得敬佩,

同样是过失,有人藏着掖着,结果错误改不了,还会给生活留下很多后遗症;有人则坦坦荡荡,不怕别人知道,也会努力改正,他不仅获得了修养上的进步,而且获得了别人的景仰,获得很多成功。我们看看,哪种人划得来呢?

===特别提示===

每天获取精彩内容,健康问题咨询,可关注@传统中医唐略 ,在私信中发送“dy”,订阅粉丝服务。

好文共享,功德无量。欢迎转发。

▶相关新浪微博: @清艾轩中医学堂

▶清艾轩荔枝台:FM7907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