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与肥胖
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的基因组成定会影响到此人胖与瘦,影响到他的吸收、储存和消耗能量的状况。如果双亲中有一人体型肥胖,那么他们的儿女胖的可能性会占60%,如果双亲都体型肥胖,那么,他们的儿女肥胖的可能性可达到90%。我们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一对夫妻没有儿女,他们收养了一个小孩。那么,这个小孩仍然与他的亲生父母相似,而与收养他的父母不同。假如收养小孩的夫妻是体型消瘦的人,而被收养小孩的亲生父母都是体型肥胖的人,虽然小孩与养父养母长期生活在一起结果,有着相同的饮食习惯,可是这个小孩的体型还是肥胖型的,并不像他的养父养母。还有许多人都见过双胞胎的兄弟或姐妹,他们大多数都极为相象,不论是身材、胖瘦,还是相貌。两个人结婚后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也有所不同,但是,他们似乎不受此影响,体型、胖瘦和相貌还是极为相似。这就说明了遗传对于肥胖的影响和作用。
由遗传的这种影响和作用,我们又想到一个问题。当一个人摄入量比需要量或多或少时,确实会影响到这个人相应的增加体重或减少体重。但是,如果是两个人每天都额外多摄入800kcal能量,经过一段时间后,一个人可能增加体重12公斤,另一个人可能只增加4公斤。此外,两人参加同样的运动锻炼,并且运动量相同,运动的天数也相同,一个人可能减重6公斤,另一个人却只减了2公斤。以上情况的出现说明,饮食与运动对体重有影响,但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一个人的胖瘦。所以,减肥不单单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的问题,还有许多方面的因素以及制约因素。过去我们讲对症下药,减肥也不例外,如果采用的方法不对,减肥是非常困难的。
1950年,人们发现一种与肥胖有关的隐性因子,它存在于脂肪细胞中。经过研究发现,这种物质可使体重减轻、脂肪含量下降,摄食量以及血浆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下降。这种物质叫做OB蛋白瘦身素。它可迅速加快人体脂肪代谢,燃烧大量热能,同时阻止肠道对食物中脂肪的吸收,提高ATP活性。它还可以大量分解糖类,使糖类无法转化成脂肪,从根本上杜绝脂肪的堆积。可能有人会说,这种瘦身素太好了,肥胖患者有救了,其实不然。
瘦身素既然如此神奇,当身体脂肪增多时,会刺激产生更多的这种物质,促使进食减少,体重减轻。而当脂肪减少时,情况正相反,并且对其他组织也没有任何不利影响。那么为什么不对肥胖的人注射瘦身素来抑制食欲,增加其能耗呢?事实上,绝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身素浓度已经比较高了,即使再增加瘦身素的量对食欲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有一小部分肥胖者是例外的,因为他们根本不能产生瘦身素。对这一小部分人,注射瘦身素就能控制食欲及体重。单从逻辑上讲,大多数肥胖的人脂肪较多,瘦身素的浓度也较高,他们的饥饿感本应该没有正常人强烈。而研究结果并非如此,胖人尽管其瘦身素水平很高但同样感到饥饿并且保持肥胖。原因可能是随着肥胖程度增加,尽管瘦身素增多,但大脑的瘦身素受体对其的敏感度却在减弱。这如同Ⅱ型糖尿病人体内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一样。事实上,已有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可能与瘦身素增多有关。
虽然,瘦身素并非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可以解决肥胖问题,但毕竟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希望。肥胖的复杂性需要从多种途径来解释,从基因方面解决肥胖问题还是有潜力可挖的,但目前还达不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