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罚的历史由来
(2011-07-17 05:11:32)
标签:
育儿 |
分类: 人生感悟 |
在殷商甲骨文中,“教”字被形象表现为:儿童在棍棒体罚的威胁下,教下一代尽“孝”。而甲骨文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具备了“六书”的特征,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换言之,“教”字形象的出现有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教育惩罚”有着一个非常遥远的过去。如果把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符作为甲骨文的起源的话,依此类推,“教育惩罚”的历史可能有6000年,早于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可见,我国的教育惩罚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它的出现早于奴隶制国家的诞生,这说明惩罚没有染上统治阶段的意志与价值,本质上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是中性的。那么能否说明惩罚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发生的一种规律呢?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讲,“教”字的甲骨文形象表明,惩罚是教育中与生俱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内在表现、内在必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缓慢提高,尤其是在氏族公社晚期,人类的社会性明显增强,教育内容中不仅包括生产劳动教育,而且增加了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的教育,以及体格和军事训练;到了奴隶社会,又增加了各种艰涩难懂的文化教育和枯燥繁杂的道德教育等。这些教育内容,儿童不可能像早先一样,本能般地就可学会和掌握,比如,天书一般的甲骨文就很难学。此时,教育过程中外在力量的逼迫,如惩罚的出现,就具有某种必然性。以上对汉字演变过程的简单分析和“教”字的甲骨文形象,恰好说明这一点。换言之,教育惩罚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的一种现象,或者说是文明继承与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
教育家杨贤江说:“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我们不妨大胆地在后面续上:“之后便有教育惩罚。”
网络摘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