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观雨后春笋

(2018-04-15 02:54:55)
标签:

雨后春笋

分类: 文化
      每年四月伊始,春雨蒙蒙,草长莺飞,那些居于水边或山脚坳里,便往往在生长着青翠茂盛的竹林里,春笋萌发,尤其是一场场春雨过后,便纷纷沾染着雨滴破土而出。
(随笔)观雨后春笋

     沿着溧水之卧龙湖畔,片片竹林随风飘逸,让我想起了故乡漫山遍野的竹海;老家在湖南益阳桃江,有楠竹之乡的美誉,这里更多盛产的除各种竹制品外,尤以冬笋和春笋为特色,但我记忆深处更多的是湘西漫山遍野的野山竹间之小笋。当年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居于湘西俊秀山水之间,每当春天雨后初晴,小伙伴们结伴进山扯笋子便成了春游踏青的一项标志性图腾。湘西山区,崇山俊岭,山涧期间,植被茂盛。在高山峻岭之间,那些茂密的灌木林和满山映山红往往生活在能见阳光的山坡之上,俨若一道道色彩斑澜的屏障;而地势稍低的峡谷山涧,则是成片成片的竹林和缠绕其间的根茎藤蔓。野生山竹竞相勃发,如海浪般随风飘荡,联袂成片,挥洒着意犹未尽的盈盈绿意。
    尤其竹林间一片片破土而出的鲜嫩的雨后春笋,惹人喜爱,吃倒是次要的,小伙伴们钻入竹林间,然后攀比相互之间的收获,乐在其中;间或大家因为有人发现林间有发现枝头吐着粉红舌头的毒蛇竹叶青,一轰而散,再无人敢进入林中。竹叶青虽不主动攻击人,但其与竹枝浑然一体的形态,还是令人恐惧,在山里玩耍,怕的就是毒蛇。但我们会很快就钻入另一片竹林,只要不亲见,大家就不恐怖。
    人们常说雨后春笋,意思是旺盛的生命力,经过雨水滋润,茁壮生长,同一片竹林,每天都能够发现新冒出来的春笋,取之不尽的样子。春天之湘西,往往只需几声春雷、几场春雨,温润空气其间,点点滴滴雨水滋润了万物的生命。无需多久,那苍翠竹林里,一根根裹着厚厚笋衣的竹笋就会破土而出,齐刷刷地钻出地面,欣然挺立莽莽竹林中。如今的景象同样又复制在南京溧水的卧龙湖畔,让人浮想联翩。野竹之生命力果然顽强,亭亭玉立又不失坚挺,与松竹兰梅一样,难怪古人视之为文人雅士的脱俗图腾。
(随笔)观雨后春笋

     苏轼曾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猜想,苏同志追求的恐怕不仅仅只是文人有竹之雅,与此同时,每年春笋之美味,亦是雅居背后之俗趣。有很多典故描写文人雅士对春笋的依恋。“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诗意,欣赏的不仅仅是竹,更是充斥生命力的雨后春笋,带着清新的雨露,夹着泥土的芳香气息。
     其实古今人们崇尚竹子的是向上的气节,连同雨后春笋一般之向上勃发的生命力,乃是大自然造化,郑板桥所谓“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寓意自诩为一枝清瘦竹,与此同时,古仁人志士所崇尚“虚其心而实其节,固其根而强其本;刚直不斜,志达云天;纵千枝万叶,亦不撩蜂蝶”的精神,于竹于笋都可见一斑。
     生活在繁华城市,切断了人们对四季变更的敏锐感知,精神也变得越来越麻木迟顿。陡然立于葱密竹林之中,观雨后春笋之盎然, 感慨良多。
(随笔)观雨后春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