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洞庭湖当然已经进入了典型的枯水期,大片大片的湖底裸露了出来,原本水底的青草俨然让湖区充满了绿色,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湖区湿地。
这些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淹没在湖底的湿地草原,到了冬天恰恰给那些南来过冬的大雁等候鸟们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丰富的水草以及退水后形成的一个个浅滩水塘中的小鱼小虾螺丝等,都成了候鸟的美食,这也是东洞庭湖每年吸引大量鸟类爱好者前来观鸟的原因之一,而且在岳阳每年还有了个观鸟节,那些长枪短炮的摄影发烧友们也会在这特定的季节与候鸟们一起迁徙追踪而来。
可惜每次有时间去湿地追踪候鸟足迹都遭遇阴天,本周亦然,早晨出门还一抹冬日暖阳,进入湖区湿地,却阴云密布,北风吹得寒意满满。照讲去到采桑湖才是观鸟的最好区域,而且这里是国家级的湿地保护区,但我还是选择了去更近一点的建新农场附近大堤,以前这个区域的湿地经常能看到更多的野鸭子和成群结队的大雁,虽然不是保护区,但也保持了相对比较原始的湿地生态,尤其在平时属于洞庭湖湖底的大草原上行走,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太阳躲进云里,让人在湖底湿在感觉到了严冬寒意,现在来湿地钓鱼的市民也是越来越多,而且都是开着车来,各种车辆停满了大堤,有水的地方几乎都满满都是钓友们,甚至很多人开始深入到湿地内部寻找更僻静的地方下杆;而这对候鸟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天生怕人的候鸟们一般会选择远离人群至少数百米的距离。所以现在要想在靠近大堤的湿地区域看到野鸭子或大雁几乎是痴心妄想了,而前几年这简直是很容易的事,人与自然之间越来越形成对环境的冲突。所以现在要想追逐候鸟的身影也变得更加困难,必须更艰难的深入湿地,而且在距离两三百米的范围内已经很难看到他们成群结队的活动了。
那种随意能用镜头捕捉到候鸟身影的时代似乎成了回忆,但鸟儿们其实还在这里,只是它们选择了远离人类,这还不包括经常有当地农民偷偷摸摸在候鸟栖息地下毒偷猎的危险,候鸟当然越来越警惕。去年岳阳江豚保护协会的巡湖检查中就多次发现并救助被毒品伤害的天鹅大雁;所以虽然现在市民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普及,但人进鸟退的场景还在加剧中。
好在这次并不虚此行,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场景,但终于通过长焦发现了湿地远处的一群大雁,尽管比往年感觉少了很多,但毕竟还算是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远处觅食和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