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上周深入东洞庭湖区腹地,仍然水位保持、一片汪洋,季节性的退水凸显缓慢;但仅仅不到一周时间、仿佛一瞬之间,本周末再访湖区,湖水陡然消失了似的,水位急剧下降至少5米以上,大片大片的湿地湖滩裸露出来,并形成大大小小无数个湖汊、沙洲和水塘,那些来不及随着退水进入深水区的鱼儿们,年复一年的又陷入了灭顶之灾。这倒并不是坏事,自然规律罢了,急剧退不的结果是那些曾经的湖底,再次演绎出相同的景象,靠近大湖的湿地滩涂,人难以进入,即使贪婪其中被困的鱼虾物产,也望尘莫及,成了持续前来越冬的候鸟稳定的憩息地。而靠近大堤那些自然形成的湖汊水塘,那些来不及游走的鱼儿自然就成了人类争相捕食的瓮中之鳖。远处数百米外的湖滩是鸟类的天堂,近处的湿地水塘则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去处。
一时间大堤下热闹起来,既有渔民也有市民,渔民或农民们可不是来休闲,张网的、电打鱼的、抽水干塘的,大有天罗地网灭绝种族的国民气势,当然更多前来钓鱼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沿着大堤向湿地内延伸,数十公里的堤上停着种种车辆,钓友们成群结队带着各种钓鱼行头,安安静静的等着鱼儿上钩。经常能看到电鱼的村民就在钓鱼者的边上晃悠,好象也相安无事,这刚刚退水的湖汊水塘里,大大小小的各种鱼儿太多了,随便一天也能钓上个10数斤,不过好象真正的大鱼早就随着水位下降随波逐流的回到大湖去了,所谓生姜还是老的辣,小鱼或蠢鱼都年复一年的在枯水期成了人与鸟争夺的货色。
照讲10月底洞庭湖也早该进入枯水期了,自然状态下进入冬季,湖水退去,湖区湿地裸露,湖滩里的小鱼小虾螺类及青草才能给前来过冬的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也就是说一岁一枯荣恰恰是大自然的规律,丰水与枯水的交替是湿地形成并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条件。只是如今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洞庭湖十多年来洪水不再,枯水期也大幅延长,鱼类物种资源这些年来从120多种急剧下降到30种左右,很多湖区物种近乎灭绝,高水位与低水位完全靠人为控制,也就丧失了千百万年来的自然规律,加上过去多年来围湖造田、人与湖相争挤压了湖区的面积资源,人们已经搞不清正常的丰水与枯水规律。倒是今年虽然雨水偏少,但洞庭湖仍然奇怪的保持了数月的高水位,难得的让洞庭湖的鱼类有了一次上滩产卵并提升繁殖质量的机会。这几天莫名其妙的急剧退水,估计还是长江上游调控的结果,几天之内,洞庭湖仿佛成了易涨易落的山溪水,似乎总有人在固执的复制人定胜天的神话。
冬季枯水当然不是坏事,气候调节和候鸟越冬等等都需要一个自然状态的湿地环境,只是如今这种枯荣交替有了太多人为操作的痕迹,数天之内能让诺大个洞庭湖水退得几乎遁形。
不过上周来还很少看到的候鸟,此次湿地里终于有了身影,大雁鸣叫着越过大堤上的天空、列队经过,这似乎只是刚刚开始的序幕,更多能见到的是远处对人类警惕性极高各种鹤鸟,总是与人类保持着远远的距离。刚刚退去裸露出来的湖底,很多靠近大堤的地方立马就变成了青青草原,牛羊成群结队的在期间悠闲自在的吃草,与钓鱼捕鱼的人们相安无事,鸭子们则与白鹭在一个水塘里捕食,和平共处。倒是那些电打鱼的村民们在期间大煞风景,大多数钓友们也是无可奈何,敢怒不敢言,可能都是地头蛇吧,市民来钓鱼,玩的是休闲、更是心情。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