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望子成鹰的“鹰爸”更象个神经病
(2013-09-04 00:24:28)
标签:
神经病成鹰望子快乐童年航空杂谈 |
分类: 社会人文 |
所谓“鹰爸”,其实指的是何烈胜,南京一名企业家。2012年大年初一,他要求4岁儿子在暴雪中只穿小短裤裸跑的视频被放到网上,引发热烈跟帖和转发,随即被网友封为“鹰爸”,其子则被称为“裸跑弟”,爆红网络。此后,“鹰爸”在儿子身上实施的“鹰式教育”一发不可收拾:金牛湖孤身“玩”帆船、青岛入海参加国际OP级帆船赛、15个小时攀上日本富士山……都超越了同龄孩子的运动范围。此次让儿子驾驶飞机后,“鹰爸”又为儿子制定了下一个目标:穿越可可西里。(北京日报9月3日)
“鹰爸”的称呼大家并不陌生,在全社会都呼吁要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与那些坚持要回归传统的棍棒严厉教育所演绎出来的所谓虎妈的“圈养”和狼爸的“棍棒”截然相反的似乎是一种 “鹰爸”式走极端的素质教育了,“狼爸”与“鹰爸”仿佛就象左极与极右,都是奇葩式的教育悖论代表,甚至本身就意味着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变态教育,其目标却都异曲同工,那就是拔苗助长。
5岁半的孩子要开飞机单飞穿越北京,这确实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公众眼球,据说“鹰爸”的目标是要打破洋人创造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但毕竟这是在中国,未成年人首先就不可能获得单独驾飞机的资质,“鹰爸”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基本的中国法律常识,显然他的这一举动是自冬天以裸跑弟炒作成功后,又一次成功的炒作,当然这不涉及敏感的政治,他尽管炒好了。果然所谓驾机飞越北京并没有成行;据北京青年报昨日报道,何烈胜宣称,儿子多多计划驾驶轻型飞机从河北固安出发,穿越北京野生动物园;但飞行并未如期举行。这与绝大多数人的猜测是一样的,但就算目的是炒作,其教育儿子的方式还是引起了社会的争议,这个所谓的“鹰爸”和他口口声声的“鹰”式教育到底有没有社会样板意义?或者说这到底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还是根本就是拔苗助长式的变态教育?
据故事传说小鹰在成长过程中,该学飞行的时候,老鹰会毫不犹豫地把小鹰踢下大树,迫使孩子通过求生的本能学会飞行的本领。但我相信老鹰再**,也不至于会在小鹰羽毛未长齐的时候将其一脚踢下悬崖,因为那意味着老鹰要绝后了;基本上人们都相信,这个所谓的“鹰爸”的教育模式,就是试图拿儿子的生命安全来做实验,以满足自己的虚荣或借机炒作自己。何况让一个不满6岁的孩子在北京植物园这样的公共场所领空单飞飞机,岂不是拿地上的人生命开玩笑?你想彰显自己育子模式的成功、彰显孩子的智商,完全可以选择一个不危及他人生命的空旷地方,这样显得多少具备一点法律意识和公德心。然而这位父亲却振振有词的声称“孩子单飞的行为并没有违反任何法律规定,我也不认为这属于危险行为,你说让七八岁的孩子玩平衡木危险吗?只要做了充分的准备和保护措施,就不算危险行为”。
所谓“没有违法任何规定”显然是信口雌黄,不要说飞机的驾照,就是开汽车,5岁多的孩子也不具备资格,如此说来,“鹰爸”要么是要装糊涂,要么就是强词夺理,亦或从一开始就是为了炒作自己。其实谁都知道,让其幼童在北京的天空飞过是不可能的,最终达到的目的也就是炒作,而且他居然成功了,“鹰爸”的教育模式连同他自己再次成为了社会焦点。
那么一个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无礼幼童生命的家长,又有何资格来高谈阔论其变态的教育模式呢?即便这些孩子是靠着他们父母的独特教养方式抚养“成才”,这种方式也不一定适合广到所有家庭,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如此坚强的身心。那么这种不可复制的极端教育模式,炒作出来后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无非是为中国社会畸形的“起跑线”教育推波助澜,为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更加疯狂的在各种课外培训教育中拼命烧钱的同时,也抹杀掉孩子们本应有的快乐童年。
作为父亲,竟然把自己孩子当成炒作自己变态教育的道具,不顾孩子的死活,就算是自己的儿子,这似乎也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涉嫌在孩子监护上的失职,比如说他公然违反中国的民用航空飞行资格的相关规定,将5岁多的孩子置于危险的境地,为的只是彰显其鹰式教育的成功,显然将其未成年的儿子当成了冒险的玩具,那么对社会负面评论无动于衷的他,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掩盖不了其病态的畸形教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