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河南“罪犯升官”案全都喊冤,谁最冤?

(2013-05-14 01:24:35)
标签:

冤大头

岂不是

原判

党委委员

党员队伍

分类: 时评
    据新华社电,河南一官员被判处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后,不用坐牢,继续在国土资源局当官当到城市土地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另一官员被判处玩忽职守罪后,反而当上了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这两起事件,都发生在河南省固始县国土资源局。但丑闻曝光后,固始县将此丑闻归罪于两起案件的主审法官未尽到“法纪衔接”责任。固始县纪检委、组织部和国土局等“涉案”部门均表态称,之前对此一无所知。被追责的主审法官也对自己受到的处理感到冤屈,他说,他直到前几天纪检委调查时才第一次看到信阳市2009年出台的那份有关“法纪衔接”的规定。(新京报5月13日)

  罪犯不用坐牢还能保留公职就已经让人啧啧称奇、羡慕不已了,竟然还可以戴罪升官,一个升到城市土地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另一个离奇的升到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不能不令人匪夷所思。在一个能混进公务员队伍都难、一个硕士博士都抢着当城管、很多人混一辈子也当不上官的官府衙门里,罪犯竟然还可以继续做官、升官,他们到底何德何能、又是何许人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个离谱的故事过程:2010年5月6日,河南省固始县国土资源局地产交易中心原副主任杨志辉因犯有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被固始县人民法院判刑三年,缓刑五年。同年8月20日,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此后,杨志辉一直在国土局任职,2012年调任城市土地监察大队副大队长。而2010年1月27日,许新在担任河南省固始县国土局矿产稽查大队大队长时,被固始县人民法院判犯玩忽职守罪,免予刑事处罚。此后,许新先后担任固始县国土局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2012年9月,信阳市国土资源局任命许新为固始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原来这两个升官的罪犯以前本来就是官,被判有罪后居然连党籍都不用开除,其中一个还能继续担任局党委委员,可见这个固始县官场有多黑了,不是说要纯洁党员队伍吗?难道在固始县罪犯还能继续保留党籍甚至担任党的干部?固始县到底是人民政府还是黑社会呢?直到被曝光东窗事发了,相关责任部门还在大声喊冤,将罪犯继续升官的直接涉事单位声称对犯罪情况一无所知,判案法官则干脆没有看到过什么“法纪衔接”的规定,难道政府发的那些文件都是废纸?或者从来就没有人看、或者更不用执行了?真不知道双方何如此振振有词的为自己喊冤叫屈。

  我们知道干部任用在程序上至少得有基层单位推荐、组织考查、任前公示,基层单位假装不知,组织部门总得调看档案吧,公示是否又走了过场呢?法院判案判决后,相关资料按照程序当然应该进入干部个人档案,就算没有“法纪衔接”的规定,只要任何一个部门认真负责把关审察,都不至于出现一个如此荒唐的结果,那么只能说要么是从法院到基层单位、到组织部门再到纪检部门大家都在极不负责的混日子,要么就是玩忽职守,故意为之;倒是现在被曝光了、出事了,大家都声称不知道,都喊冤枉,真的冤吗?实在扯蛋,真正冤的是老百姓、是社会、是国家,因为一个看似严谨的组织原则,在固始县却异化成了如同虚设。

  有意思的是那个让罪犯升官的国土局至今还在为自己开脱的同时,为罪犯鸣冤,明明当年收到了刑事判决书,固始县国土局负责人的解释是,虽然当事人属于国土局,但党政纪处分,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解除人事关系由劳动人事部门负责,这不属于国土局的职权范围。许新被判决后,因情节轻微,按规定可以批评教育,不予处分,且任副局长是在判决后近3年时间,按规定应不受影响。真是这样吗?我们看到,事实上2007年颁布实施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显然当事单位领导至今仍在信口雌黄,至少他们不存在冤枉吧;组织、纪检和法官们喊冤,则纯粹是试图逃避自己失职渎职的责任,公然说自己都不知道,那请问你们坐在组织、纪检和法官的位子上干什么呢?吃干饭混日子还是整天消耗人民的血汗瞎扯蛋?那随便在街上找一个傻子呆子坐在这些职位上不也一样吗?显然仅凭他们这种喊冤的态度,就凸显出典型的失职渎职了。

  从报导中我们发现一个细节,喊冤为自己推卸责任的双方围绕对所谓的“法纪衔接”的规定不知情,这是个什么规定呢?2009年,河南信阳市纪检委等8部门联合出台《信阳市执纪执法机关案件(线索)相互移送工作暂行办法》规定,审判机关对犯罪的党员干部(监察对象)依法判决后,要将生效的判决书(或裁定书)副本及终结报告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此规定被简称为“法纪衔接”。联合出台的规定,在这些职能部门眼里显然已经成了联合藐视的废纸,政府的公文传递和执行,在这样的机制下、在这些混混干部的操作中,除了浪费纸张外,一无所用,反而成了他们推卸责任的法宝,岂不是笑话。

  丑闻曝光,各级组织纪检部门果然神速的启动了程序将罪犯官员免职,不知道这算不算做贼心虚。但请记住,当靠纳税人养活的公职人员失职渎职的时候,真正的冤大头是老百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