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北濮南徐”救江豚,他们天天在战斗

标签:
更多贡献天都政协会高度杂谈 |
分类: 社会人文 |
为了保卫江豚、保卫长江生态,天天在战斗的又何止一个徐亚平,作为著名公众人物的濮存昕先生何尝不也是天天在战斗,除了在央视做保护江豚的公益广告,今年二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为本届大会带来有关“保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的提案。濮存昕说:“有数据统计,20年前属于珍贵哺乳动物的江豚是4000多头,在2002年普查时,已不足1000头。江豚面临五大威胁——狂捕滥捞、水上运输、水利工程建设、污染物排放和过度采砂,然而冷漠,才是最大的杀手。”



为了一个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2500多万年、世界仅存的唯一淡水豚类、一个濒临灭绝的号称水中大熊猫的物种——江豚,“北濮南徐”——濮存昕和徐亚平,几乎在2011年同一时间不约而同的以自己各自的方式发起了保卫江豚、保卫长江生态的战斗,这场战斗面临的艰辛在不同的战场有着不同的体现,就有如濮存昕所面临的除人类无序开发带来的生态外,还有社会冷漠这一最大的杀手,这也是所以为什么他要以自己的影响力在媒体作公益广告,在政协会议上提出保护江豚的提案。而徐亚平的战场则充斥着现实版的与黑恶势力、险恶江湖的博弈和斗争,以民间的力量用生命呼唤着、捍卫着洞庭湖和长江岌岌可危的脆弱生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一面共同的旗帜,那就是期望永远留住江豚的微笑。
一千年前,林和靖老先生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成就了“梅妻鹤子”的佳话和生态文明的典范。
现在,这个古老的故事后继有人了!他们就是“北濮南徐”——濮存昕和徐亚平!
濮存昕——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是一个公众人物。
徐亚平——知名记者、作家,也算是一个公众人物。尽管他没有濮存昕“公众”。
通过我的研究,濮存昕是用眼光、用智慧、用良知、用热情在为江豚和长江生态呐喊;徐亚平更像一个武夫,在赤膊上阵,他为江豚流泪,流汗,流血(今年正月初一,他在为江豚巡逻时,身负重伤)。他们都是2011年在全国率先打响江豚保卫战的,尽管地位有些悬殊,但他们的思想、思考和行为高度一致:保护江豚就是保护岌岌可危的长江生态环境,濮存昕用他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的声望、地位和全部的正能量,政协上提案,央视做公益广告,为环保呼吁,为江豚呐喊,他立场于环保的理念,无疑将起到进一步促进社会关注、并最终改变公众冷漠现状、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
徐亚平也利用他作为湖南日报记者、岳阳市人大代表的资源优势,打响了江豚保卫遭遇战、宣传战、阻击非法捕鸟捕鱼的攻坚战和科学保护的持久战,从国家、省、市层面确立了保护江豚三大攻坚目标(尽快让江豚升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助推政府尽快建立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探索实施江豚迁地保护),全面铺开了16项工作,个人已经负债100万余元。他说,他没有时间筹资,他负债是为子孙负债、负责,他感到无尚光荣。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个平凡的英雄。我欣赏濮存昕,我也敬佩徐亚平。公众人物关注环保,更能推进江豚保护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更需要像徐亚平一样的不畏江湖险恶的环保猛士、斗士身体力行。
污染的河流、雾霾的天空、尴尬的物种、脆弱的生态,已经如此触目惊心的向我们靠近,并让我们开始惴惴不安;保护我们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业已成了全社会的共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冷漠、继续麻木,这个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来自民间的徐亚平们和濮存昕们站出来呼唤和战斗。万里长江已经在中华大地上静静的流淌了千百万年,以如美丽可爱的白鳍豚和江豚在长江里生存了2500万年一样,如今白鳍豚在我们手上已经功能性灭绝了,仅仅十年时间而已它就成了永远的标本;我们还能让自己的子孙将来看到江豚这一世界仅存的、唯一的淡水哺乳豚类吗?我们能用自己的努力,永远留住江豚的微笑吗?
庆幸的是我们这个社会仍然有“北濮南徐”这样的自觉关注环保的公益热心人士,有江豚保护协会那些不畏艰险、不图回报日夜战斗在江湖浊浪之中的民间勇士,他们天天都在战斗,保卫江豚,保卫洞庭湖、保卫长江生态。
希望全国的公众人物出现更多的濮存昕,为环境呐喊;
希望全国民间出现更多的徐亚平,为环保奋斗;
希望全国人民都拥有同一个梦想:中国美丽,子孙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