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靠“食野”炫身份,炫的是野蛮愚昧

(2013-02-12 02:31:27)
标签:

决心

新闻晚高峰

不作为

美其名曰

作用

杂谈

分类: 时评
    广东号称美食之地,广东人嗜吃野味也是早已名声在外。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广州市不仅不少餐馆当街摆卖野生动物,现杀现做,其中甚至包括不少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明令禁止猎杀食用的珍禽走兽。比如,在广州的野味市场上,蜥蜴的价格是每斤300元以上,穿山甲每斤780元左右。食客要吃上这样的野味,要花上两千到一万元不等。而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眼下正值春节,素有美食之地之称的广州吸引了不少食客。然而记者发现,广州一些餐馆当街摆卖的野生动物,其中不少是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明令禁止猎杀食用的珍禽走兽。据了解,野味也是公款吃喝餐桌上的常客。少数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的默许甚至保护,助长了野味的消费。(中国广播网2月10日)

    广东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算是名列前茅了,但与此同时,其吃野味的陋习和恶名在中国恐怕也算得上名列前茅、独领风骚。值此蛇年春节之时被媒体再次曝光出来的一系列几乎公开或半公开化的“食野”现象,除了再次证实在广东屡禁不止的吃野味恶习依旧之外,恐怕只会加深人们对广东这种相对流行和普及的“食野”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印象,也与现代社会提倡环保的城市文明格格不入。

    如果硬要说什么吃野味是广东的传统文化,那只能说在经济水平已经发展到食物极大丰富的年代,这种文化不仅没有必要,更彰显出愚昧落后的野蛮文化,这种苍白的狡辩根本谈不上成为吃野味的理由。而事实上根据媒体的调查,即使是当地的野味店老板,也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涉嫌违法;比如广州某餐厅老板直言不讳的告诉记者:“食客中几乎百分之百是熟客。打个比方楼下那家酒楼,如果他有的话,你就算给他1万块1斤,他也不敢给你吃,因为毕竟是不合法的嘛。”

    但野味店明知犯法的同时,却敢于公开经营,只能证明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长期不作为甚至纵容,就象记者所曝光的,少数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的默许和保护,助长了野味的消费。某餐厅老板也承认,“其实吃的那些人就是管的那些人,都是这些人吃的比较多。说真的,那些人也不为了图吃什么,就是为了面子好看,吃这个有面子。”;吃的是面子,当然也就是以能吃到珍稀的野生动物来彰显出自己的身份,要么是有钱,要么是有权公款消费,这应该就成了目前吃那些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的主力军了,有权有势的吃珍稀保护动物,相对少钱少势的市民呢,则为了同样彰显自己的“面子”或所谓的地方文化,而时不时的“进补”一番野生动物。广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主任连军豪告诉记者,每当秋冬季节来临,一些市民爱吃野生动物“进补”的风气就有所抬头,一些食肆、禽畜市场档主趁机大肆兜卖野生动物,美其名曰“广东人的传统文化”。

    这也算传统文化,看来那些公款消费野味的权贵富佬们也很有“文化品味”了,尽管曾经吃果子狸都吃出了让人闻之色变的“非典”,尽管国人对吃热衷于吃野味的陋习多有微词甚至口诛笔伐,但事实上那些有机会或有能力吃到野味来彰显身份的人仍然对此乐此不疲、津津乐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如今生态和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这些陋习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众所周知,据科学考证,野生动物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指标上与家禽、家畜相差无几,不具备任何神奇的“滋补”功效,虽说可能不存在生长激素的危害,但其体内的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禽流感、狂犬病、结核、甲肝等,何况大多数野生动物都可能与人类用毒杀的方式有关,说明野生动物本身同样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甚至更甚。靠“食野”来进补身体的风尚或传统文化,其实根本不靠谱,反而成为反社会文明的恶习,于身体健康无益,于生态保护有损,两败俱伤而已。

    其实我们真正需要质疑的还是为什么广东省早就出台了禁止和打击贩卖出售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但多年来仍然在大街小巷堂而皇之的出现出售野味的食铺饭店呢?为什么“食野”陋习屡禁不止呢?节前人民日报记者调查就发现,一些地方在公务接待中,不乏政府部门知法犯法,请吃禾花雀、穿山甲等野生动物的行为。连公务人员都不把吃野味当回事儿,无疑助长了吃野味“摆阔”的观念,甚至催生法不责众的消费心理。试想,公务人员用公款吃野味摆阔,有钱人当然也更愿意以此炫富,有这样的氛围,又如何真正遏制“食野”恶习呢?当然是缘木求鱼罢了。毫无疑问政府在自身垂范和监管方面的不到位,难辞其咎,无形中甚至起到了纵容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广东这个靠“食野”来炫富、来彰显身份甚至彰显其野蛮愚昧的“传统文化”的巨大市场,才使得全国各地众多偷猎野生动物贩运到广东的犯罪链屡禁不止,对生态和环境构成了巨大的现实危害,可以说愚昧文化不除,现代文明难立,该是摒弃这一野蛮愚昧陋习的时候了,而考验的是政府自己的决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