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赵本山宣布退出小品舞台又是何必?
(2013-02-01 00:03:47)
标签:
欢声笑语
不同文化
又是
何必
地方
娱乐
|
分类:
社会人文
|
据新京报1月31日报道,
昨晚,赵本山在北京大兴星光影视录制江苏卫视春晚,录完节目后在郭德纲主持的脱口秀《郭的秀》中,赵本山宣布从现在起收山,将不会再登台演小品,他表示要多思考自己的作品,把空间留给别人。赵本山表示,这两年自己身体一直不太好,而且春晚的压力是无法想象的,“春晚简直是不能承受的压力,每年都过不好年。我已经呆了二十一年了,收获极大。春晚离开谁都可以,都能过节,都能非常快乐,观众心态要平和,用过年的心态看春晚。”赵本山随后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品的舞台上不会再有我了,我选择退出了。”赵本山称,他要花独立的时间多思考自己的作品,把空间留给别人。
老实说,赵本山的小品虽然因中国地域文化之差异而存在显而易见的争议,这是事实,但与此同时不可不论的是,不论有多少争议,本山大叔在春晚舞台上的二十一年里,给大多数国人曾经带来了欢乐,也树立了以他为主的东北二人转为核心的东北文化一举占领央视文化主流并扩展影响到全国的事实,说他通俗也好、恶俗也罢,东北文化一个时期里确实已经深深的左右了整个官方文化方向,就连很多南方电视媒体也不能不以邀请到赵家班人马出台为噱头,甚至以模仿其小品来作招牌。本山的小品,几乎是伴随着观众的笑声与媒体的骂声,一步一趋的走到了今天。
然而似乎也是在一片关于“三俗”骂声甚至是指责声中,赵本山从去年开始缺席央视春晚,据说今年将再次缺席,遗憾之余,终于赵亲自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从现在开始,小品的舞台上不会再有我了,我选择退出了。”。有人说这是赵与央视春晚导演之间矛盾演绎的结果,也有人说本山确实应该退出了,但不论怎样,文艺作品存废与否,应该是基于有没有观众市场,而非文化批判的结果;毕竟任何时候都应该存在文化批判,某种程度上总是被重点批判,或许正是因为树大招风,被关注的结果,其实何尝不是其存在的价值呢?
所以我认为,或许赵本山宣布退出小品舞台,更可能是与春晚的较劲或赌气,当然其身体原因也是问题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他不能演出,他既然能到其它省的地方春晚演出,何以不能到央视春晚呢?所谓压力太大,我认为是赵本山自己对自己节目的期望值过高。所以赵本山能不能出席央视春晚,也并非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但他宣布退出小品舞台,我感觉大可不必;赵本山的小品风格,是其源于东北乡土文化之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不意味着有不同的文化观点或有太多的文艺批判,就可以否认这一文化形式,赵的小品,以及本山家族的小品,都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至少能彰显一个文化差异巨大的中国关乎东北的地域文化吧,这才是更重要的。
有人说,赵的退出。也许能给中国的小品注入更多希望,言下之意是其它的小品形式就能因他的退出而崛起,这其实只是一种想象,任何小品,只在生在中国的舞台,就一定有其地域性和局限性,充其量给小品带来更大的多元化元素,这当然是好事,也符合观众的需要。
我们常说,应该鼓励文化多元化,这就包含了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形式,也许南方很多观众确实不太能接受、或至少目前不能接受赵本山的小品,或许赵的小品中确实存在一些主流文化不能接受的内容,比如歧视挖苦残疾人、丑化农民等等,但我们也看到其并非一种主观恶意,所以丑化农民的小品,农民朋友们却笑得最开心,因为某种程度上,因为赵自己就来自农民基层,他所表现的所谓“丑化”,是在揭露一些农民根深蒂固的劣根性,自然也就搞笑了。很多事情应该有两面性,矛盾的来看吧。
因此当听到赵本山宣布要退出小品舞台,倒让人感觉有些悻然,是不是央视春晚刻意迎合媒体的指责而抛弃赵本山或过于苛求于他呢?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文化多元化的角度考虑,只要赵本山还能上舞台、还有小品的创意,尤其是还存在大量的期待他小品的观众,他就不应该此时此刻选择退出,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文化氛围。当然如果赵本山自己真心希望退出,那是他的自由,他有权这样做,或许能给人留下遗憾的同时,也留下了他曾经带给观众的欢声笑语。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