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江豚密集死亡,洞庭湖生态堪危?

(2012-04-15 23:15:03)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作为洞庭湖生态的标志性旗舰物种的江豚,如今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已经濒临灭绝的残酷现实面前,最近又接二连三的出现短时间内密集死亡的严峻局面。昨天也就是4月14日,14时、17时、18时,岳阳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连续接到发现3头母江豚死亡的噩耗报告,其中一头江豚腹中竟然还有一只9个月大的胎儿,即将生产却惨遭横死;而自今年3月3日在东洞庭湖发现2头江豚死亡以来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到4月15日上午11时止,已有累计12头江豚密集死亡,这对于仅存不到90头江豚的洞庭湖来讲,不蒂于灭顶之灾,而整个长江流域这一物种也仅仅只剩下约1200头左右,其种群数量甚至已经比国宝大熊猫还少,照此灭绝速度,这一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万年的古老物种,或许用不了20年就将永远成为历史了。    

     (原创)江豚密集死亡,洞庭湖生态堪危?

    江豚堪危,则洞庭湖生态堪危,我看到湖南经视新闻今天已经播放了这一事件,然而或许人们更关心关注的是这一造成江豚短期内密集死亡的原因到底又是什么呢?或者说是什么原因让江豚在洞庭湖禁渔期间竟然会惨遭横祸呢?有关部门必须要以保护整个洞庭湖生态的高度来负责任的作出权威的调查和解释,毕竟一个多月时间内死亡12头国家级保护物种的江豚绝非小事,尤其要在真正弄清江豚死亡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继续发展。

    短短40天内就死亡了12头江豚,对这一濒危的现存世界唯一淡水豚类而言, 绝对是触目惊心的数字;而事实上根据以往的统计,而且是媒体公开报道或网络披露的江豚死亡事件来看,2008年记录死亡江豚20头,2009年为19头,2010年为12头。连续3年,江豚死亡都是两位数。要知道江豚种群总数已经比大熊猫还少,每年两位数的死亡速度实在太高了!太快了!太危险了!刚刚过去的2011年,记录死亡20头,然而进入2012年仅仅只是东洞庭湖一个栖息地,3月份以来40天内就死亡了12头,这还只是被渔民发现的江豚尸体,考虑到江豚一般都是以父母子女一家为活动习惯的规律分析,实际死亡情况更加严重,按照中科院豚类专家王丁先生们的研究判断,这次可能已经有30多头江豚已经死亡,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吗。

    洞庭湖的生态危机其实已经早就成了众所周知的事实,江豚为什么濒临灭绝,这是与整个洞庭湖生态链遭到严重破坏、是与多年来围湖造田、滥捕滥捞、竭泽而渔分不开的,更是与渔政部门长期行政不作为、监管不力甚至为了经济利益纵容滥捕滥捞分不开的,加之洞庭湖水位随着三峡大坝蓄水后大幅下降,阻断了千百万年来年复一年的洪水泛滥,大面积的湿地长期裸露在外,再有就是大量挖砂船活动、大量捕捞螺类底层物种致使湖区食物链、生态链断裂,而这种洞庭湖底栖动物的减少也并非自大旱始。仅以螺蛳为例,据渔民刘明发称,以往洞庭湖中无以计数的螺蛳现在已经少得可怜。近年来,随着湖北洪湖、监利等地螃蟹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洞庭湖中的螺蛳作为螃蟹的优质饵料,被广为采购运往湖北。三五年前极盛之时,一个渔民一天就可捕捞4000斤螺蛳,然而,盛景早已不在。作为生物链里的初级消费者,底栖动物数量锐减乃至绝迹,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打击不言而喻,没有了底栖动物,洞庭湖还是洞庭湖吗?诸多人类的对大自然的掠夺式开发活动,已经给洞庭湖生态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危机。如今的洞庭湖,由于洪水不再,近10年来,放眼望去,洲滩处处,牛羊低首,芳草萋萋,沙鸥翔集,原本这一派郁郁青青应是冬日风景,而今却吊诡地成了夏季奇观,葱茏幻象之下,八百里洞庭的生态裂痕已然浮现。

    江豚的意外死亡,其实也不意外,在人类与江豚争夺食物也就是鱼类水产的时候,江豚甚至自身都处于被人类捕杀的境地,何况其食物链已经接近断裂;洞庭湖鱼类资源作为江豚的食物来源,已经从10多年前还剩下120多种急骤下降到目前仅存10多种,甚至连过去司空见惯的野生“四大家鱼”如今也成了稀罕物,何以如此?最大的原因除了滥捕滥捞,就是连续多年的水位下降,千百万年复一年的洪水不再,而我们知道鱼类产卵需要两个刺激条件,一靠涨水,二靠洪峰。两者皆无,洞庭鱼儿只得望滩兴叹。即使汛期涨水,时间也越来越短,短到鱼卵没有了繁殖的时间,往往水退之后,洲滩裸露的水草上都挂满了鱼卵。每到5月,在密密麻麻的沉水植物间产卵已是洞庭鱼儿的习惯。然而如今大多数时候,就如渔民所言:沙洲不见水,鱼儿未上滩。我不肯定这是三峡大坝惹的祸,但至少大坝建成后,洞庭湖再也没有洪水了,自然生态难道没有被彻底改变吗?洞庭湖里没有了鱼,江豚面临生存绝境也就理所当然了。
    
    当然这次江豚密集死亡并不排除其它人为原因,我注意到今天的湖南经视新闻在报导本次江豚密集死亡事件的新闻中,采访了岳阳渔政部门的相关领导,他以自己的经验猜测可能是由于近期岳阳县出于血防需要在洞庭湖区投放杀钉螺药剂有关,可能是江豚误食了被灭螺毒死的鱼有关,我认为这当然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但我就纳闷了,这种后果其实并非今天才出现,而是早就发生过,为什么就没有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在工作上加以改进呢?我查了一下资料, 洞庭湖江豚多年来饱尝命丧之虞就有类似直接的人为原因,2004年,岳阳为迎接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在洞庭湖区投放了约5000吨杀钉螺药剂,曾酿下一个月内毒死6头江豚的惨剧。而奇怪的是这种粗放式的投放灭螺药的血防方式却多年依旧,其结果就是以牺牲洞庭湖本来就已经脆弱的生态为代价,而江豚则成了最直接的牺牲品,岂不令人痛心疾首,欲哭无泪。除此之外据WWF一项科考显示,在洞庭湖冬季江豚唯一的栖息区,有众多的挖沙船、运沙船在频繁作业,偶尔还有电打鱼船。湖水浑浊,比白鳍豚还古老、比大熊猫还稀少的江豚就这样浮沉于不安的江湖。近期江豚密集死亡几乎在向人类控诉这个残酷的现实,从濒危的江豚到日渐稀少的野生“四大家鱼”,从水草到底栖动物,从越来越减少的候鸟,还有多年为患的鼠患,洞庭湖生态系统岌岌可危;而这,也绝不单单只是洞庭湖的危机,更广义的说,这是全人类的危机。

    保护江豚、保护洞庭湖生态,刻不容缓!洞庭湖是湖南人的母亲湖,也是全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豚死人悲,人类没有理由再当看客,因此强烈呼吁有关部门找出江豚集中死亡的真正原因,并出台科学的对策,为洞庭湖生态治理和恢复、为江豚的微笑、为人类自己打造一个和谐的自然的生存环境。
(原创)江豚密集死亡,洞庭湖生态堪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