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呼吁取消啃老族福利让人莫名其妙
(2012-03-12 16:42:23)
据广州日报报道,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啃老族”也逐渐登上社会舞台,出现“老养小”的怪现状。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景天魁则提出《关于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的提案》,鼓励他们自强不息。景天魁指出,“调查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啃老族”的与日俱增并迅速扩大,表明它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化成“社会问题”。他并提出,应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以起到鞭策作用。
毋庸置疑,一个啃老盛行的社会,一定不是一个正常而健康的社会,景委员所说的它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化成“社会问题”,其实也并非耸人听闻或捕风捉影,而确实已经成了一种城市病,甚至一种对社会发展充满隐患和危机的不良风气,从根本上说,它不仅不利于年轻人追求事业的进取心和个人、家庭的和谐,而且对整个社会长远发展都会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但观察这一社会问题,则应当着眼于其形成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以及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来考虑,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意识仍很强烈的社会,作为一辈子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家长,谁愿意看到子女成年后甚至大学毕业后、又或者参加工作后,继续依赖于父母的经济收入进行支持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呢?这恐怕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如果只是简单的象景委员提案那样,呼吁用取消啃老族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来“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鞭策自己”,却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相当的不靠谱,甚至让人莫名其妙。
首先,我认为这一举措如果成为立法实施,就缺乏最基本的可操作性,我们且不说当今的年轻人待业时并没有从国家获得什么能象样的所谓福利待遇,奶一步讲就算真的有享受福利,起码如何界定、鉴定谁是“啃老族”,这就是难题;按照景委员的逻辑,主要指的是“屡次拒绝就业建议,长期赋闲在家的年轻人”,这个好办,没有工作的、在家赋闲超过一定时限的,就可以由各社区调查来基本确定,但真的那么简单吗?真正的“啃老族”只包括这些“拒绝就业建议,长期赋闲在家的年轻人”吗?问问那些被啃老的父母就明白了,事实上面对高昂的社会生存成本,比如婚姻、购房、养育子女、医疗、教育等等,很多甚至大部分已经在城市参加工作有稳定收入的家庭,或多或少的都得到过或必须得到父母在经济上的额外支持,比如首付房款,比如教育的支持,等等,动辄让父母穷三代之积蓄,也就是说即使很多有工作有固定收入的人,包括很多所谓的高收入白领们,莫不如此,大同小异。这又岂止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中小城市不也是如此吗?这些同样典型的“啃老族”,又如何来界定呢?难道要他们父母向政府主动揭发吗?显然很荒谬,也很不靠谱。既然不能科学准确的界定谁是“啃老族”,这项提案也就没有了实施的基础,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是脱裤子放屁了。
其次,我们应该承认越来越盛行的老养小的“啃老族”怪现象,虽然早已经见怪不怪,但除了相当一部分不愿意就业的年轻人出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娇生惯养的溺爱带来的依赖性强、懒散怕吃苦、怕困难等自身原因外,更多的则是出于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大环境影响让人们无可奈何,既然找到一份工作,年轻人刚刚工作的工资不可能太高,即使属于社会中上水平,恐怕面对日益高昂的生活生存成本,也只能望洋兴叹,此时此刻他们能依赖谁呢?依赖政府的福利吗?恐怕地球人都会笑了,现在这个畸形的商品社会,似乎也只有放屁不用交钱纳税了,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存一个个人档案都需要缴费,找工作的的费用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有了工作和收入却入不敷出,那么他们能想到谁呢?失业救济金吗?房地产商吗?银行吗?医院吗?学校幼儿园吗?小商小贩吗?显然都在张着血盆大口瞪着每个人的腰包;作为任何一个遇到生存困难的人来讲,最本能的反应就只能是向父母求助,也只有自己的父母会在子女遇到困难的时候无私的伸出援助之手,应当说绝大多数父母是心甘情愿的支持子女的,虽然这看起来很不应该,但事实就是如此。试想如果连父母都对子女的困难视而不见,那也就没有谁再会关心子女了。这不,景委员就毫不留情的提出了“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以起到鞭策作用”,感觉在这个已经人情冷漠的社会里,将手再伸向父母子女的亲情之中,对那些遇到困难的子女来说,有点落井下石的意味。这项提案是否应该征求一下被啃老的父母们的意见呢?他们支持吗?
再者一个很多人都质疑的问题,那就是取消“啃老族”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这个“福利”二字让很多年轻人和他们的家长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读大学呢,还有个什么奖学金助学金之类,没读大学的或者已经毕业的年轻人,到底得到了景委员提案里的哪些“福利”呢?如果没有,或者只是鸡毛蒜皮的毛毛雨,甚至连政策扶助都没有,那这项提案岂不是脱裤子放屁,贻笑大方?过去国企大规模搞减员增效的时候,其实即使那些下岗工人的政策支持也不仅少得可怜、而且也有找工作的时限,时限一过,就再没有人管了。现在景委员提出的“鞭策”提案,显然很搞笑,也很无聊。
其实我认为,作为试图解决愈演愈烈的啃老怪象之社会问题的提案,不应该仅仅只盯住啃老族个人和家庭的溺爱上,甚至进行斥责,而更应该站在政府如何通过施政和服务,来改善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如何在加强社会保障机制上下更大功夫,如何努力抑制通货膨胀、努力在教育医疗购房等方面降低老百姓的生存成本,如何在就业扶持政策上提供更良好的空间,这才是根本,才是有的放矢。
“啃老族”现象固然不好,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中国人在家庭亲情等方面的传统观念和相互依赖,这或许也是社会能够相对和谐稳定的基础,既然得不到政府的福利,甚至还威胁呼吁要取消本来就子乌虚有的“各种福利”资格,那此时此刻或许家庭和父母才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如果连父母都忍心对子女熟视无睹甚至扫地出门,得不到援助的大批失业待业人群涌入社会,说不定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政府在没有办法短期内改善就业状况和降低生存成本的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那些无私收留子女“啃老”的父母们呢?他们才最有发言权,毕竟没有一个父母愿意看到自己子女失业待业,也没有一个年轻人真的喜欢啃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