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官员建议毕业生养猪,貌似猪脑子思维?
(2011-11-04 16:52:23)
“什么东西贵就干什么,超市猪肉贵可以去养猪!”昨日,省统计局副局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青教授,作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魅力人文”讲座,他在分析完中国中部六个省份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后,他介绍,大学生毕业后有四条出路,分别是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和自主创业。“有大学生问我毕业以后可以干什么?我回答说:什么东西贵就干什么,超市猪肉贵可以去养猪!”叶青表示,养猪是一个投资风险小的行业,特别是对于出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后可以回老家养猪,风险投资小,而且现在健康、绿色、生态的猪肉,在市场上很畅销。(武汉晚报11月4日)
其实看得出教授局长是拿养猪来做自主创业比喻,大学生毕业养不养猪最终还得看大学生自己的智商和判断,如果养猪能赚大钱,能在个人事业上取得发展那倒也无妨,理论上职业并无贵贱嘛。但叶教授关于大学生毕业养猪的理论、也就是所谓“什么东西贵就干什么”,似乎不象是一个财经博导的高论。我们且不说鼓励毕业生都去瞄准“什么贵就干什么”之类的养猪事业,即使是普通的农民好象也不会愚蠢到象叶教授、叶副局长所得出的“养猪风险小、见效快”之类的结论,不然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市场猪肉价格如此昂、甚至被统计部门推高到引领今年CPI高涨的领头羊的地位了,但好象绝大多数真正的农民们并没有趋之若鹜的投入养猪业;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市场经验已经告诉了他们,养猪的风险很大,不是一般的大;且不说养猪的饲料、防疫、劳务等各项成本随着整个市场CPI的高涨而水涨船高,不断的挤压养猪的利润空间,更严峻的是中国的猪肉市场的涨跌从来都是整个农产品市场最敏感也最凶险的物价指标,有时短期之内就会象价格过山车一样大涨大落,似乎谁也控制不了这个趋势,运气不好的话,即使没有遇到猪瘟之类的灾害,也会由于价格的突然下跌而血本无归。所以说叶局长声称养猪投入少、风险小本身就是不顾市场现实的信口雌黄而已。
难道真的教授的专业水平还比不上一个普通的农民吗?当然不是,而是他的所谓“什么贵就干什么”的理论基础就存在谬误,就市场风险而言,尤其是农产品之类的,看起来确实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但市场的风险却实在不低。什么贵就养什么,去年大蒜十几块一斤,今年一块多一斤,蒜农种植大蒜是亏了还是赚了?教授局长难道没有研究过养猪的市场规律吗?基本上这个行业的价格是五年亏损三年,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很大,加上养猪成本的年年攀升,以至于农村大多数农民个体上都已经放弃了养猪,自己也依赖从市场上采购猪肉,基本上都是些养猪专业户在靠规模经营来摊消成本了,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投入大,风险自然也大;这似乎与叶局长的判断南辕北辙。所以从这个市场的实践上来看,叶局长似乎在用自己的专业水平误导大学毕业生。
显而易见,教授局长建议毕业生养猪,并声称什么贵干什么,本身就不切实际。这个关于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喻也显得很不恰当。他应该明白一个基本的事实,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并非学的农业养殖专业,他们花了天价一般的学费来上大学,也多少学了些专业的知识,毕业后当然应该尽可能的朝着自己专业的方向去创业、去就业,这样更有利于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更有利于人尽其才、事业成功。如今确实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的选择也很难与自己的专业相适应,但这并不意味着象叶局长所建议的“有病乱投医”,“什么贵就干什么”绝对不符合市场的逻辑,有的商品或许在最便宜的时候,恰恰才是投入资金入市的良机,这或许就象炒股一样,风险总是与成功并行。
叶局长现在才来建议大学毕业生养猪,殊不知目前猪肉价格恰恰正在走下坡路,当然他只是建议,恐怕大多数大学生也不会真的按照他的荒谬建议去投资养猪,甚至也不会按照这位副局长所谓“什么贵就干什么”的思路去拿自己的钱开玩笑,已经被四年的大学教育骗去了巨额学费了,再不济也得自己掂量掂量创业的风险,毕竟大多数毕业生已经被几年大学折腾得囊中羞涩、一文不名了。可以说对绝大多数毕业生而言,养猪不可能改变命运,这个社会也不可能靠大学毕业生都去与猪农争夺饭碗而解决就业问题,否则大学生都养猪,农民们却失业了。如此这般,大学还不如都改成屠宰养殖专业学院得了。
很有趣的是叶局长还为他的理论引述了乔布斯著名的遗言来作为自己的毕业生养猪理论的佐证:“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言下之意大学生毕业后只要热爱养猪,也可以成就伟大事业。这种猪脑子逻辑恐怕猪都笑了。所以很简单,“什么贵就干什么”绝非毕业生的就业良方,养猪也不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