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怪哉!上海高考作文不禁“神马”,那“草泥马”呢?

(2011-06-05 20:11: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高考临近,前几天媒体曝出上海教委将在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阅卷中出现“神马”、“有木有”等网络词语“格杀勿论”。一时掀起网络掀然大波,对于每天与网络词语亲密接触的众多网民而言,禁用网络用语显然对他们看来有点不合时宜、甚至有点OUT了,于是网络上的口诛笔伐也就顺理成章的指向了上海教育部门。其实我认为上海方面的做法并不存在问题,一个国家在文字教育中规范用语,再正常不过了,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面对来自媒体和网络的指责,上海教育部门又煞有介事的站出来辩解称上海否认高考作文现“神马”等词将被扣分,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据新民晚报(上海)6月5日报道,上海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周宏否认上海今年高考语文作文出现“神马”等网络词语将被认定为错别字扣分。他表示不应一概否定网络词语,同时他认为有必要提醒考生,作文中谨慎使用,许多人包括阅卷教师都不明其意,用在作文中就有可能被定为错别字而扣分。

              “提醒考生作文中谨慎使用”,是一种模棱两可的用词,对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这到底是可以用还是不可以用呢?学生又如何来判断阅卷教师对网络用词的理解程度呢?显然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按人们一般的理解,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高考是一项相当严肃正规的考试,甚至关系到一个孩子的终身前途,那么这种考试就务必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而要做到这点,考试阅卷的标准就一定要规范和准确,那么即使教育部门并不排斥网络语言,但在国家尚没有出台或认定应用规范前,在教育部门并不知道阅卷教师对网络语言掌握的程度前,要确保学生在考试中相信会公平公正,那教育部门就必须明确按照什么标准进行阅卷,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觉得不仅上海,整个教育系统都应该明确表态,禁止在高考作文中出现不符合语言教学规范的所谓网络词汇。比如“神马”、“有木有”、“杯具、洗具”、“稀饭”、“鸭梨很大”等等,或许有人认为现在平面媒体也经常开始使用网络词汇,比如“给力、神马”等,但我认为应用语文与规范化的考试应该区别对待,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范畴的东西,社会上广泛的应用,是基于一种社会信息的传播,目标很简单,就是它的读者能理解或能看懂,即使有人看不明白也无所谓了;而作文考试却涉及到判断标准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评分差别,尤其对于高考而言,或许一分之差对考生而言将成为天壤之别,谁有权力可以如此自由裁判呢?

               显而易见,上海方面此时此刻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赶紧站出来模棱两可的灭火,极力否认高考作文现“神马”等词将被扣分,本身就莫名其妙甚至自掌耳光,本来做的是对的,现在又回到错误的轨道上来,凸显出当前教育的混乱局面。诸不如对于高考考生而言,高考的规范和标准化,才是他们充分相信自己考试的环境是否公平公正的基础,何况目前的应试教育本来就要求这样的考试环境。我们且不说并非所有的阅卷教师明白“神马”等词的意思,就算他明白意思,于是“神马”不扣分,那试问如果作文试卷上出现“马勒戈壁上有一匹草泥马”呢?既然“神马”不扣分,那“草泥马”呢?是否要公平对待?事后上海教育部门不会感觉到“鸭梨”很大吧?所以这看起来相当的讽刺,也相当的滑稽,简简单单的考试规范,硬要被乌七八糟的所谓网络意见左右,最终受到伤害的只可能是云里雾里、一筹莫展的高考学生。

              思维混乱的教育部门缺乏基本的专业精神,其结果则彰显出对考试标准的决策混乱,对高考的公平性不负责任、对考生的不负责任,所以对网络用词阅卷标准的出尔反尔的解释,只能越描越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