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帝国良民
帝国良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692
  • 关注人气:66,3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核电厂房"可抗万年一遇地震"怎可信口雌黄

(2011-03-19 23:31: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泄漏,给日本国民甚至全世界都带来了恐慌,核辐射污染不论严重程度如何,其对自然环境以及对人类健康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也引起了全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发电的国家对自身核电站安全的高度警惕,纷纷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排查和维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为讲,日本地震带来的核电站泄漏危机作为教训,未尝不是件好事。

                   中国虽然不是核电大国,但作为新兴的、且正在计划热衷于大力兴建核电站的国家,虽然起步较晚、数量较少但也有自己的核电站,近邻日本因地震引发的核电站泄漏事故同样也让国人对国内的核电站安全水平提出疑问,当然国家也开始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比如暂停审批正在申请的核电站建设项目等等,凸显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但纵观一些所谓的核电专家或核电集团官员的讲话,却相当令人费解,大多数时候都在向民众拼命的声称中国的核电站是如何如何的先进、是第4代、第5代水平、是如何如何万无一失,甚至有中广核集团的官员信口雌黄的声称其厂房“可抗万年一遇地震”云云,其过分的夸张,不仅没有消除公众的疑虑心理,甚至产生了一种极度的不信任感觉,这种不科学的态度,反映出的是对公众恐慌性心理的遮掩式回复,甚至给人一种欺骗性宣传印象,为什么不能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证明呢?

                 看到现在老百姓对国内核电站安全疑虑更深了,于是针对日前媒体报道“中广核集团表示‘中国反应堆厂房可抗万年一遇地震’”,昨日中广核集团通过官方微博声明“万年一遇”的说法对公众存在误导。“万年一遇”是一个统计层次概念,不是说明一万年内一定发生、或者一定不发生,不能简单理解为“中国反应堆厂房可抗万年一遇地震”。并具体解释说,在我国核安全导则《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和《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中,定义的核电站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按年超越概率10-4评价(也即重现期是万年一遇),是对难以理解的概率范畴概念的一个通俗定量的说法,不可望字生义。

                 中广核集团现在又出来辟谣了,并承认“万年一遇”的说法对公众存在误导,那既然“是对难以理解的概率范畴概念的一个通俗定量的说法”,为何又指责普通百姓“不可望字生义”呢?老百姓并不太明白过于专业的学术语言,“万年一遇”倒是通俗易懂,但现在又说容易被误导,这说法显然很矛盾,叫公众几乎一头雾水,不知道应该怎么理解。既然如此,那当初何以要随便信口雌黄呢?或者说为什么不能用更容易让老百姓理解的语言来描述中国核电站的安全性能呢?

                    其实所谓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万年一遇早就成了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专家官员术语,只要公众对任何重要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建筑的安全性产生疑虑或在面临可能的自然灾害之时,几乎成了中国官员和专家,反正也不需要拿出什么更令人信服的证据,“N年一遇”总能作为安慰国民的利器脱口而出,三峡大坝就是一个典型,而且从百年一遇到千年一遇、万年一遇不断变幻说法,再牵强附会的解释,也几乎成为国人的笑柄。现在日本地震给全球核电站的安全打上了问号,中国百姓的疑虑当然也不例外,但中广核集团所谓“万年一遇”的“通俗说法”,既然“通俗”,老百姓就只能望字生义了,中华民族号称上下五千年历史,有文字可考的也就三千年左右,万年一遇岂不是哄人的鬼话,实在不值得相信,这又怎么能消除人们对核电站安全系数的疑虑呢?不要说一万年,一千年又怎样?一百年又怎样?那时专家、官员和我们老百姓都作古了,如果出现了核泄漏、核辐射污染,也根本没有人负责了,害的只会是子孙后代而已,所以这种不科学的废话根本没有必要讲。事实上人算不如天算,自然灾难的规模水平、破坏程度往往是人类难以想象的,这次日本发生的地震就号称是有记录的史上最大地震,科技发达的日本都弄得束手无策,那中国有没有针对更严重的自然灾害考虑核电站的安全呢?我们关心的是这个,不光是地震,还有海啸,还有水灾或其它大破坏力的自然灾难,比如日本核电站泄漏后,中国专家声称我们的核电站能防6.5米的海啸,并认为很安全,但日本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部分浪高已达10米,这难道不是问题吗?

                 我能理解官员或专家在日本核电站事故后站出来千篇一律的向公众述说中国的核电站是如何如何安全,其目的无非是试图安抚公众的恐慌心理,消除人们对国内核电站安全性的疑虑,但公众更希望知道的是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信息公开透明,才是消除疑虑的唯一手段。现在全世界都在检讨或反思自己的核能发电安全状况,比如有的停机检查,有的关闭超期服役运行的核电站机组,有的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演习,有的完善防灾预案,总之是尽可能的做到信息公开、万无一失。而如果我们的核电站官员或专家总是喋喋不休的述说中国的核电站是如何如何先进、如何如何“万年一遇”的安全,这种态度不仅不能消除人们的疑虑,反而让人感觉惴惴不安,这不是一种负责任的科学态度,或许误导公众的正是核电集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