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京版“国八条”之排外倾向值得警惕

(2011-02-17 10:47:03)
标签:

房产

北京

国八条

户籍制度

投机性

杂谈

分类: 时评
        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北京市在坚决落实“国八条”新规上显然走到了全国的前面;据新华网报道,北京市关于宏观调控的座谈会昨天召开,暂不公布北京调控目标。会上,北京出台楼市调控15条细则,外地人购房须提供五年纳税证明,已有一套房的本市居民限购一套房,已有2套房的本地人和已有1套房的外地人暂停售房,限购以认房为标准,开发商定价与成本差异过大将追责。联动效应也会让整个市场价格平抑。业内人士表示,再次提高外地人购房门槛,预计今后外地认购二手房比例不超过两成。限购以认房为准适当保护了改善型住房需求,同时也能加大有效供应,盘活供应房源。由于京十五条要严于国八条,预计今后公布的北京调控目标也将比较高。

                    应该说京版的“国八条”如果执行得彻底,对尽快遏制虚高的房价、合理引导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强市场监管等都将有其下面的意义,从整体上看,只要能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或使其负增长,绝对是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需求,也值得大家期待,这从个层面上来说,京十五条的出台,对政府强化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有着积极的正面意义。

                    但我们说任何政策的出台,不论其出发点和实施结果有多么的值得期待,都应该尽量体现出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就京版“国八条”也就是京十五条而言,诸如加强保障房和一般商品房供应量、盘活供应房源、对开发商定价与成本差异过大将追责等等当然不错,但其中大幅提高外地人购房门槛,强调户籍功能这种显而易见的排外倾向,显然在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同时,极有可能误伤那些正常在北京工作置业的外地户籍居民,所谓“外地人购房须提供五年纳税证明”以及以户籍划定购房权限的规定,怎么说都存在显而易见的国民歧视。

                   众所周知,中国实施了多年的户籍制度目前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劳动力大量流动的现实需要,也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有迁徙的自由之规定背道而驰,尤其是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出于人口管制的需要而产生的户籍制度下,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比如附着在户籍上不合理的各种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公共利益或福利,一直困扰着已经普遍在各地流动的同样为所在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所谓外地户籍人口,这些人已经因为户籍的门槛而需要比当地户籍居民付出更多的生存成本,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同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工作劳动,凭什么要因为一本户籍而遭受不公平的国民歧视呢?那么可否这样说,在公安部正在下决心逐步推动户籍改革并最终消灭户籍制度的同时,北京再出台这种将户籍作为门槛,甚至要求“外地人购房须提供五年纳税证明”,不论北京方面如何解释成“希望留住人才在北京长期奋斗,使这些人才在推动北京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梦想”有多么冠冕堂皇,都掩盖不了此政策在极力维护本地居民的排外欲望。也许会有人说现在大城市人口膨胀已经带来了诸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就业、物价、交通、卫生环境等等,这是事实,但这又岂止中国如此,全世界都是一样,纽约、东京、伦敦、墨西哥城、孟买哪一个不是这样?但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除了朝鲜)又在用所谓的户籍制度来限制本国公民的迁徙流动呢?在自己的国土上人为的制造国民歧视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奇怪的,不论理由多么堂皇。

               当然过去我们也知道,很多在外地赚了钱的人跑到北京来购房甚至投机性炒房,之后又抛售赚取差价,直接推高了北京的房地产价格,让当地购房者望房兴叹的同时,也对那些外地投机投资购房者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出台此政策似乎也正是顺应大多数本地居民的心理需求。实事求是的说,在涉及到本地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排外倾向在各地城市都会出现,全世界各地都会存在,比如在就业、卫生医疗、教育、国民福利等方面,即使最民主的欧洲或其它西方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排外倾向,关键是政府应当如何处理这种利益的矛盾。排外的出发点无非是利益冲突,但政府出台任何政策都应该站得更高,应该抛弃狭隘的地方利益,制定出更公平公正、更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北京本地户籍居民希望房价下降并买得起房,外地在北京工作的居民同样如此,如果此限制外地人的政策出台的结果是出现租房价格高涨,当这些在北京工作的外地户籍居民租房成本大幅提升、生活成本大幅上升甚至难以为继的时候,难道这些外地人真的要选择离开?要知道北京2300多万居民中,拥有北京户籍的人口仅仅1000万多一点,另外一千多万人其实同样已经开始从工作到生活融入了北京,购房的刚性需求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些人的切实需要,更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合法权利,北京市政府没有权力制定出一项歧视性政策或大幅提高门槛来限制所谓的外地户籍北京居民的权益,说到底这项政策就带有明显的排外倾向,甚至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本地户籍人口的需求而出台的歧视性政策。当然与现代法律精神和公民权利意识背道而驰。试想如果其它各地都效仿北京出台类似的购房政策,岂不要出现整个户籍制度改革的大倒退?显然对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

                 我想京版“国八条”应该有更合理的办法来抵制外地人投资投机性购房,并尽可能的防止误伤那些正常在北京工作发展和生存的非北京户籍居民,防止因出台此涉嫌排外的政策而引发当地房租价格大幅上涨,最终损害的恐怕绝非外地人的利益,那些即使房价下降也买不起房的北京本地居民也将深受其害。尤其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全国性流动的现实下,这种以户籍设限鼓励本地人排外的倾向值得警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