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官员写“服务日记”能写出服务成效来吗?

(2010-11-23 23:04:39)
标签:

唐昌镇

日记

《扬子晚报》

服务意识

考核方式

杂谈

分类: 时评
                    近年来,有关官员日记的新闻不时浮现网络,比如广西来宾烟草局长记载的其与下属多名女性的香艳日记,某某公安局长的“腐败日记”,可谓篇篇内容精彩纷呈,情节生动,引人入胜;这些负面的官员日记曝光,恐怕已经让诸多还在潜伏的贪官污吏们开始充分的总结“经验教训”了,当个官不容易,当个贪官更不容易,风险太大,可不能自己给自己留下什么蛛丝马迹的把柄。但就有地方要求所有官员必须天天写日记,并谓之“服务日记”。

                            2010年,江苏泰州海陵区在36个部门选择105名科长进行“追踪”评议,105人在规定的日记本上,对每天的工作进行记录,分管领导每周要对他们的“日记”进行“面批”,区作风办定期抽查。这105名科长来自35个实权部门,包括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城管局、住建局、工商局等。这些部门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所以科长们写的日记美其名曰“服务日记”。几个月下来,有人记下厚厚一本日记被表扬,但也有5名干部因记日记不认真被诫勉谈话。(11月22日《扬子晚报》)。

                            我不太清楚当地政府到底是如何想出如此干部考核创意的,估计就象过去形形色色的官员自查自律条文一样,目的总会是好的,或许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官员的服务意识,进而提高官员的执行力,但说实话,让官员们自己没事的时候弄一个所谓的“服务日记”,作为一种干部管理和考核方式,且不说其对提高或改善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之实际效果如何,至少这本质是看,这完全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务虚作法,毕竟日记是由官员们自己来写,而且是上级硬性下达的任务,不得不写的,于是正好可以籍此对自己做出的任何一点点芝麻绿豆大一点工作天花乱坠的大吹大擂、自我吹嘘,相信官员们写自己的成就的语文水平我们完全不用怀疑,八股文章总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总不至于傻到在日记中记载自己上午QQ聊天看视频玩网络游戏、中午公款吃喝、下午打牌喝茶、晚上按摩K歌吧?更不会傻到记录自己与二奶小三们调情嘻戏的,那位烟草局长的下场早已作出了警示。所以几乎可以肯定,除去极少数懒政懒得一页纸就写了几个字来敷衍了事,绝大多数官员一定会如新闻报导的,“短短几个月,就记满了厚厚一大本日记”,而且我估计,负责“面批”和抽查的领导们绝不可能从这些洋洋洒洒的自我吹嘘的日记中找到哪怕一丁点儿自己工作失误或自我批评的段落或文字,向领导表现和吹嘘都来不赢,怎么能在日记中暴露自己的问题呢?所以基本上所谓的官员“服务日记”,其实与官员的服务工作的成效相去甚远,的甚至完全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或者说“服务日记”写得再好,也根本不能说明什么,根本不能证明此官员勤政廉政,或拥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所以所谓的官员“服务日记”这种创意,很套种讶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干部考核方式,并不能从本质上、从根本上加强官员们的服务意识,也基本上无助于提高行政的执行力,毕竟这种形式客观上是依赖于官员自我表白,并非真正意义上有效的监督和体制上人制约,在老百姓看来,不过还是在做一些表面的文章,为政府党委年底写总结增加一点“创造性”的成绩内容。其实公众更看重的并非什么“服务日记”这虚幻的东西,而是更希望看到官员们以及他们领导下的部门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的基础上,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更希望看到政府在干部监管体制上有所突破,更希望看到干部考核上进一步落实严厉的问责制。比如现在很多政府机关人浮于事,吃喝玩乐公款消费、公车私用,这些明显的、群众司空见惯的现象,多年来屡禁不止,难道真的只有群众看得到,而那些政府专职监查考核的部门却瞎了眼不成?显然不是,而是典型的不作为,甚至是早就同流合污、蛇鼠一窝。现在却弄出一个牛头不对马嘴的“服务日记”,又能让谁满意呢?最终只能一是写年终总结的领导满意,写日记的官员自己满意,整个官场皆大欢喜而已。

                           总而言之,官员写不写日记根本就不必硬性的强求,关键是要看官员到底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工作成效,记得不久前四川地震灾区郫县唐昌镇城建办干部税成康、一位年轻的公务员在灾区重建的繁重工作中劳累过度离世了,人们从他老婆在网上公布的生前日记中才知道这个默默无闻的偏僻小地方的小公务员每天都在忙些什么,这种真实的日记以及极其简朴的语言流露出的点点滴滴,才真正感动了千百万普通的老百姓,才知道在基层仍然有着这样勤勤恳恳的小干部,恐怕真正感动人们的正是这种无意中随手写下的日记流露出来的那种毫无修饰词展现出的服务精神,那种几乎忘我的工作狂一般的执着。所以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并非对官员要象给小学生布置作业一样,规定每天写所谓的“服务日记”,就算写再多、写得再生动、再精彩,那又能说明什么呢?毕竟服务成效是写不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