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宝马四次碾轧3岁男童能排除“故意杀人”动机

(2010-09-13 22:22:01)
标签:

李先生

中国

宝马车

道德沦丧

人人生而平等

杂谈

分类: 时评
             过去几年里,我们从新闻报道中已经多次看到过司机撞人后基于“碾伤不如碾死”的经济逻辑,采取反复碾压致人死亡的恶劣手段,也就是一般认为碾死是一次性赔偿,对有钱人来说除去保险赔付,自己也出不了多少,而一但碾伤则可能面临更多的赔偿尤其是旷日持久的承担责任问题,于是在一些道德沦丧的车主眼里,选择与故意杀人没有差别的反复碾压则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罪恶的思维方式。于是今天我们再次看到了这样一起触目惊心的宝马车四次碾轧3岁男童致其死亡的新闻和视频图片。

                  据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9月13日报道 7日上午,在新沂市青年路良辰花苑小区,三岁半男童乐乐(化名)正在小区内玩耍,一辆宝马X6突然倒车撞倒他,车左后轮从乐乐上半身碾过。令人惊愕的是,宝马车紧接着又反复三次碾轧乐乐,导致其惨死。昨天,男童的父亲李先生强忍着悲痛,向记者诉说了发生在他儿子身上的这幕惨剧,希望法律能够严惩肇事司机。为了弄清楚儿子是怎么死的,李先生和家人看过多遍录像,录像上的每一分一秒,就像刀子在他们的心上刮来刮去,李先生的母亲和妻子数度哭昏在地。

                       无疑这起因首先肯定是一起不幸的交通事故,在车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照讲偶然发生车祸也并不令人奇怪,但从上述新闻报道中呈现出的恶劣细节来看,如果调查属实,则必然是一起不折不扣的故意杀人案,并已经脱离了简单的车祸范畴,因为这类恶劣的行为并非首次曝光,加之死者是一名仅仅三岁的孩子,所以新闻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仅网易回帖就超过一万五,甚至远远超过了国人关注的钓鱼岛撞船扣人事件,人们以一种对道德沦丧的不良风气的愤怒,对有钱人无视生命的为富不仁的恶毒深感不安,毕竟这种行为几乎超越了人们对道德沦丧的心理承受底线。

               如此恶劣的案件,本应该由警方认真调查,尤其是对这类已经引发公众高度关注的社会事件,在事实未查清前保持谨慎的姿态,尽最大的可能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案,但耐人寻味的是,案件才刚刚发生,死亡孩子的家属还在强烈质疑的阶段,警方却口口声声声称“伍某也就不存在“故意杀人”的动机”,不知道中国的警察是不是都是神探,亦或真的变成了富人的保护伞,或许正是这种纵容式执法态度,造成了类似这种车祸后反复碾压致人死亡的触目惊心的恶劣事件频频上演,将明显的故意杀人案件以交通事故赔钱了事,这才是人们所坚决不能容忍的结局。

                  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当地警察是如何答复的,据上述新闻报道说,昨天,当记者将李先生的想法告诉新沂市交警大队相关领导时,该领导解释说,他非常理解李先生的想法,但这只是李先生的个人猜测。对宝马车反复碾轧男童致死画面的出现,他分析说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因为伍某和李先生及其亲友有很深的过节,伍某故意为之;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事发后伍某惊慌失措所致。经过调查,伍、李二人之间均无任何过节,因此伍某也就不存在“故意杀人”的动机。目前,警方已经启动刑事程序,伍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刑拘。这位领导表示,如果李先生有想法,可通过找律师走法律程序。

                  通过找律师走法律程序,这没有问题,不用警察告知,死者家属也一定会这样做,这里最重要的是警察已经从“职业”的判断认定伍某不存在“故意杀人”的动机,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双方没有过节就不存在故意杀人吗?或者说司机如果从省钱省事上出于利益的考虑而试图钻交通事故处理制度的漏洞,从而对无冤无仇没有过节的路人干脆反复碾压致死,以减少自己的损失从而达到个人利益,这不算杀人动机吗?这还算不上故意杀人吗?如果属实,我觉得这比有过节寻仇杀人的案件更恶劣,更让人触目惊心。

                 其实我本不想拿本案件中的所谓“宝马车”来说事,毕竟什么车发生这样的案件其性质是一样的,媒体往往醒目的报道出形形色色的“宝马车”,众所周知的目的无非是试图印证这件事与富人有关,而中国在这样一个暴发户横行、为富不仁的社会,人们往往有着根深蒂固的仇富情绪,这本来并非社会之幸,但一幕幕的现实又往往让人们不得不信中国的富人相当数量的确实处于一种令人失望的为富不仁状态,就象上述事件中,人们自然而然的会想,能开宝马车的人一定不会是穷人,一定是富人,那么发生这样的反复碾压致三岁孩子惨死的情景就更加触发出了人们敏感的神经,一是道德沦丧,二是为富不仁,于是为了一点点经济的利益就可以萌发出对生命的漠视,对最基本人性道德的颠覆;而此时此刻警察也不失时机的似乎在最快的时间、在还没有查清事实的情况下就站在了“宝马车”的一边,让人不得不猜测警察到底是一种什么心境?甚至是不是已经与宝马车主达成了默契?这就有点象去年发生在杭州的“70码”事件,同样是交通肇事,同样是一开始警察就站在了有钱人的一边,结果引发了社会广泛的质疑。在这个案件中,人们同样也希望警察能够站在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人人生而平等的基础上认真调查事实真相,并以法律制裁的方式遏制类似恶劣事件的发生,或许这才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所在。

                   所以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警方说宝马车主不存在“故意杀人”的动机还为时过早,也不可能解除公众的强烈质疑,我们将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