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湘西野渡
(2010-08-22 23:56:17)
标签:
艄公
木排
远山
随笔
苍狗
湘西
文化
|
分类:
情感
|
湘西给人留下的感觉总是有点神秘,尤其是那里的大山云雾下淙淙溪流或者苗寨土家的民族风情,不过在我的记忆深处,江河密布的群山里,却总少不了往返于两岸的孤独野渡。
大约二三十年前,湘西沅陵红山界下,我们一群同学朋友一到暑假就会不甘于总到水库中游泳,而是经常相邀步行五六公里去一个叫南溪口的地方游泳,因为我们父母的三线国防工厂在深山里,远离城镇,但公路和河流一定会在不远的地方,沅江就在那个叫做南溪口的小镇边上。
其实到了小镇,并不能马上游泳,因为沅江南岸地势较陡,水也较深,岸边摆了很多从上游飘流下来的木排,只有对岸,才有适合游泳的河滩。
沅江很宽,浩浩荡荡一路向北,要过河,只有一种办法,站在江边大声呼喊“艄公,过河”,不用几分钟,就会从对岸或附近划来一只小船,小船只能装七八个人,平时也只有本地农民走人家或赶集,或买日常用品,或把山货送出去,再有就是我们这些操普通话的游泳客,在他们看来军工厂的人根本都是外地人。过渡费用是很低的,当时仅仅只是五分钱,如果你没钱,划船的老人也会把你送过去的。
老艄公一脸皱纹,饱经风霜的表情,按他的说法,他已经在这野渡摆了五十多年了。没有人过江时,他就在岸边的家里做些打鱼的工具或其它能换钱的东西,总之不会远离江岸,他说甚至没有年轻人愿意再做这行当了,那时就已经如此了,可见工作是辛苦的,事实上很多年直到我们搬迁出湘西之前,没有看到过沅江上有年轻的艄公。
江的对岸是淡淡的远山,随着船的前进,山峦越来越清彻,远山,随意的在地平线上抹着一痕淡蓝。从大山深处艰难地绕出的小路,把几对岸人抖落到尽头处,对岸随时就生出了“过河”的吆喝。湘西的人,总是有独特的形象,女人千篇一律的背着背篓,男人则担着担子或宁愿空着双手、戴着斗笠,与河流远山形成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游泳是那时我们很惬意的事情,经常要到日头偏西,才会想起回家。一般我们在这边游泳,摆渡的老人会有意识的等在岸边,直到我们离去,江边才会回复宁静。
之后,野渡又会在沉寂中打盹了。
远近没有通都大邑,人家稀散,生意清淡如水。常是船斜斜地倚了泥岸,只有河水拍打木排的声音,老艄公很尽职,经常闲等着,看天上白云变幻成苍狗绵羊,听船底远处传来的涛声。
我们曾问摆渡老人,还干这营生?他笑笑,露出黑黑的牙,问得多了,他才答:“过渡总得有船啊。”
“艄公,过河!”对岸有人在喊,生意来了。
他一篙篙撑过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