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申遗”的品牌,摇钱的招牌?
(2010-08-06 23:05:41)
标签:
世界遗产自然遗产门票黄大维丹霞山杂谈 |
分类: 时评 |
我不知道代表们留下激动的泪水是不是真的因为他们的努力让中国的世界遗产数增加到40处,或者是更加坚定了籍此为动力加强保护中国独特丹霞地貌景区的决心和信心,但通过就在获得申遗成功后最短的时间内就传出丹霞山风景区很快要涨价、并正准备向其它世遗景区门票价格靠齐的风声这一信息来看,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在“赚钱第一、GDP至上”的中国大环境下,“申遗”成功不过是将这一诱人的招牌尽可能的变成摇钱树,尽可能快的将所谓的“世界遗产”转变成花花绿绿的人民币,至于要如何保护、如何治理则似乎并没有成为申遗成功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似乎也更符合中国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申遗”的原始动力,符合社会潮流,但多少还是令人担忧,毕竟这些世界遗产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特有景观,如何宣传、保护和让世人欣赏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我们很快看到,据南方日报8月6日报道,很多人都关心“申遗”成功后“中国丹霞”所涉及的6大景区门票会否涨价,日前,广东丹霞山管委会主任、丹霞山旅游投资经营公司总经理黄大维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丹霞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后将进一步抓好保护工作,随着日后保护和建设的必要成本增加,也不排除门票涨价的可能。黄大维表示,丹霞山相对于景区目前120元的票价,确实存在票价上涨的空间。涨价的理由很简单,除了声称要收回以前的投入外,主要原因就是同是世界遗产地黄山、张家界武陵源、九寨沟,门票都在200元以上,跟丹霞山情况差不多的福建武夷山是150元左右,丹霞山门票最低。“丹霞山门票价格上涨,是对丹霞山资源和品牌价值的档次调整。”
毋庸置疑,“申遗”的成功最终让遗产地获得了世界级的旅游“名片”,对于提高这些地方的知名度,推动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将起到无以代替的巨大宣传作用,无疑也就让“申遗”的旅游经济意义变得凸显,当然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收益也可以促进对遗产地的更有效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但从“申遗”成功后丹霞山风景区急功近利的马上要以提高景区门票价格作为卖点,则实在太过于功利,让人怀疑他们“申遗”成功后泪流满面的动机。
我倒不是说同样作为世界遗产,丹霞山就不能涨价,关键在于几个方面的疑问,一方面其它世界遗产的风景区之门票高价并非就是合理的价格,而本来就是近年来不受控制乱涨价的结果,让中国人自然风景几乎成了世界最贵的景区,老天造的风景,中国人摆个大门和桌子就开始大把大把收过路钱,好象此山真的是他们开的一样,其实不过趁乱世抢钱而已;另一方面,丹霞山刚刚申遗成功,也谈不上其它景区多年来可能有更多的投入,再说了,新景区首先要考虑如何推广其申遗后的名气和人气,门票价格大可不必马上提高太多,否则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未必很大,一个优良的风景区,首要的问题是要有更多的人知道、有更多的游客来参观欣赏,大家都知道黄山、张家界等的大名,但丹霞山并非如此,丹霞地貌也只是一个地理地貌概念,“申遗”后首先大力宣传、促进其成为旅游名牌资源,也就是说让更多的游客知道其世界遗产的招牌,或许才是当务之急,也才更重要,而不是今天“申遗”,明天涨价,然后给人一种急功近利的商人感觉,毕竟世界自然遗产在人们的印象中更多的是应该得到保护。就象有媒体所担忧的,面对游客可能增多的新形势,遗产地政府能否更加冷静、客观、科学地保护和开发好这些“人类共同的财富”,值得深思。我们应该还记得,前些年武陵源张家界风景区正是因为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失控在景区大建旅游设施,严重破坏了风景原貌,险些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取消资格,最后劳民伤财的拆除人造建筑损失了以10亿元计的巨额钱财才重新恢复,保住了“申遗”成果,试问当地要收多少年门票才挽得回如此损失呢?所以丹霞山完全不必重蹈覆辙,应该看得更远才是。
“申遗”成功后立即表示门票将涨价绝非明智之举,旅游经济的发展也绝非仅仅门票收入,如果能有更多的游客知道并进来,当然能带动酒店、餐饮、商业、交通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快速发展,如果能起到对自然遗产的保护作用,就算将申遗当成招牌、当成摇钱树,那用稍低点的门票能吸引更多游客岂不是更好?风景好、游客多才是旅游经济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