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北大清华抢状元能抢出“杰出人才”来吗?
(2010-07-22 00:07:53)
标签:
教育
就业
状元
北大
钱学森
中国
杂谈
|
分类:
时评
|
毫无疑问北大清华是目前中国大陆公认最顶尖的所谓一流大学,虽然只不过是国内一流,但名气摆在那里,众人仰慕。当然如此招摇的形象,自然也让北大清华当仁不让的成为应试教育体制下高分学子大多数心中的理想或不二的选择。不过虽然北大清华在生源质量上不用发愁,但我们也年复一年的看到一个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下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北大清华围绕争夺各省高考状元而展开的激烈竞争,今年也不例外,据北京法制晚报报记者根据媒体报道,日前,北大、清华录取高考头名最多之争引起社会关注,整理出28个省份64名高考头名的报道(今年部分省份对高考头名实行保密制度),根据媒体报道,明确表达或者已经选择北大或清华的共55人,其中北大有31人,清华24人。
耐人寻味的是,清华大学公布了今年的高招数据。与之前北大的数据对比,两校的数据有多处相左。北大称录取了超过6成的状元,清华则称9成的理科状元报考清华。北大自称文科线仍绝对领先,清华也抢说本校文科线八成列第一。相同的是,两校都暂未公布录取状元的具体数量。但事实上我们也看到,除了北大清华挖空心思的做工作去争抢所谓高考状元外,似乎也只是媒体对这种无聊的争夺和竞争相当感兴趣,公众似乎日益对此失去关注度。北大和清华希望拥有更多顶尖的人才资源这作为大学来讲,本不奇怪,哪个大学不希望如此呢?事实上这种对所谓状元式人才的争夺早已经从全国各省市区的中学就已经开始,大学只不过是这一中国式奇观的延续而已。而在这一趋势之下,拥有更大名气、更多教育资源和硬软件设施的北大清华自然就注定了在状元争夺战中已经拨得头筹,剩下的也只是北大和清华谁争到更多或者说谁赢得了所谓的胜利,因为这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看起来就意味着谁才是中国大学的老大了,于是今年还是北大略胜一筹。
恐怕绝大多数国民对清华北大谁抢得了状元第一感到兴趣,人们其实更关心中国到底有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或者说中国的大学为什么成了钱学森眼中的“出不了杰出人才”的大学,
但这里就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恐怕北大清华的那些中国顶尖的学者教授们应该也看得明白,那就是北大清华拼命的争夺各省高考状元,却并没有给这些分数顶尖的状元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成就,或者说清华北大的教育思维仍然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杰出学术人才来,这才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失败。其实从表面上也能看出,北大和清华这两所中国所谓最顶尖的大学,目前也不过是依赖争抢到中国各地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分人才,这些考试机器人有没有创造力我们不能妄下结论,毕竟人才的概念很模糊,但北大清华这样的学府也只能依靠这种老套的方式来运转,而不是在提高教学水平上下功夫,试想如果其它的国内一流大学如果也能得到这些高考状元,那学术水平是不是也能达到北大清华了呢?何况在很多专业领域,北大清华本身就不敌很多有特色的大学。所以北大清华争夺状元的这一思路本身就有点学术上的“心术不正”之嫌。
那么我们就不难感慨,北大清华这样一流的大学都削尖了脑壳争夺状元,这种教育思路下又如何能抢得出钱学森期盼的“杰出人才”来吗?我们从媒体的报道中也看到,被北大清华录取的这些各省状元,其实在专业选择上更多的还是更看重“钱途”而不是专业爱好或自身特长,有记者就今年的高考专业选择分析道,在选择专业方面,各地头名都表现出了很强的集中性,经济管理和金融类最受高考头名青睐,超过半数选择了这个专业。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校友会网曾对比分析近30年高考头名专业选择发现,自从出分后报志愿以来,头名多选择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电子信息、法学和计算机等专业。近年来,选择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考头名更是有增无减,甚至有些年份近七成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认为,这也表明高考生注重“钱途”要多于兴趣。他认为,高考头名如果忽视了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没有明晰自己的定位并做好职业规划,贪图热门不见得是好事。长此以往,其不利影响日益凸显,比如加剧同质竞争,制约“高考头名”成“职场头名”。
学生在选择专业更多的考虑今后的就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现实的、甚至也是理性的必然选择,但作为高考状元,被北大清华抢走后,如果都是一门心思的只是考虑一些过于“现实”的纯粹为就业的专业的话,那么就很难想象这些状元将会在他们自身的特长上会有多大前景和发挥,也就是说很难想象这些状元会有多少成为学术上的“杰出人才”,我们过去常埋怨中国永远出不了诺贝尔奖人才,其实岂止诺贝尔奖这等基础学术类杰出人才,即使是一般的应用研究或科学方面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造型人才在中国也屈指可数,即使北大清华抢来的状元也不过都是一门心思的往“热门专业”里钻,至少证明了钱学森先生的担忧,最终即使好一点的人才或许也最终跑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去了。
很多北大清华之外其它的中国名牌或一流大学的校长也在因为抢不到象北大清华才有份的所谓状元而愤愤不平,其实我认为也有他们的道理,因为中国很多其它大学同样拥有自己特色的名牌专业,在学术上多少有一定的地位,但得不到更好的生源就也许发挥不了专业的优势,因为状元都已经被北大清华抢光了,剩下不多的也被香港方面给拿走了,自然造成了人才的分配不平衡或不合理,试想北大清华其实并不能在所有学术领域或专业特色上给那些状元们提供最好的教学环境和水平,从这个层面上看,他们抢了状元就是人才浪费,充其量抢得个名声,再制造出几十个最普通的参与就业竞争的“职场人才”,而不是学术上的“杰出人才”。
所以北大清华或许仍然陶醉于他们在高考状元争夺战上的巨大成就而沾沾自喜,然而作为教育者,尤其作为中国所谓最顶尖的高等学府的教育者,他们更应该明白,如果这种思维不改变,他们抢再多的状元,也不可能抢出具有创造性的、学术专业领域的“杰出人才”来,当然也就自然永远出不了世界一流的大学。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