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杭州7月19日电
,2000年底完工的长风大桥位于205国道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境内,根据设计标准应抗百年一遇洪水,工程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2001年7月被浙江省交通厅质监局评定为“优良工程”。长风大桥建成以来,当地并未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然而今年4月份,投入使用不到10年的大桥开裂并被迫重修。知情人反映,事发至今已近百日,没有一家单位和个人被问责。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7/19/201007191456571daa3.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7/19/2010071912031837a7a.jpg
说来也真搞笑,一座修建了不过10年的新桥,而且还被评为了当年的“优良工程”,如今来看,不知道其“优良”在哪里?报道说此桥日通车量达15000辆以上,应该算得上一座繁忙而重要的桥梁了,怎么说也应该得到了当时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但事到如今桥裂纹大得能伸一只脚进去,车辆通行只能改从老205国道,造成当地交通严重拥堵,所谓“保畅通”也成了当地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更可笑的是当新华社记者询问有关部门领导对此事为何不问责的疑惑时,“保畅通”竟然也成了各部门领导众口一词的理由。
当然被政府评定为优良工程的新桥短短10年就出现开裂,以至于必须政府再花费1000万元以上拆除重修,这种乌龙优良工程本来已经很令人尴尬,关于新华社记者反映对此并没有任何问责的事情,好象也没有回复,只是各单位从技术的角度做些表面的敷衍塞责,比如当年政府称此桥可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现在才10年,且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大洪水,却已经桥裂不能用了,官员以及施工设计部位的领导却说是因为上游不远处的大坝经常放水将桥墩下的泥沙镂空,造成基础下陷而桥面裂纹云云,而且承认出现这一后果的原因是因为设计采用了扩大基础而不是打孔桩,明知不远处有大坝经常放水有冲刷基础的隐患,还坚持这种施工,现在造成如此损失,官员只是推托说“建长风大桥的时候,衢州经济不发达,建桥基本采用的是扩大基础桩,相对来说造价低、时间快,所以往往采用这种桥基”。有设计单位的官员还说“从实际情况来看,当时建造单位在造桥的时候,还把桥基多挖深了两米,已经是修改了方案的”,言下之意好象人们还要感谢他们似的,可笑的是就在距离该“优良工程”不远处,就是另一座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桥,几十年来依然故我的耸立在江面上,从画面上看,那桥墩几乎可以肯定也不是打孔桩了,同样也距离大坝很近,不知道那老桥的基础是如何抵挡住大坝放水冲击的,这应该让那些建造新时代“优良工程”的政府官员和施工单位感到汗颜吧?一座仅仅只能用10年的大桥,竟然还是所谓的“优良工程”,岂不是莫大的讽刺。
因为作为被政府评定为“优良工程”的大桥出了重大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不仅影响了交通,还另外需花费一笔巨额修理费用,在当地群众看来,本应该当地有关官员及设计施工单位有人受到问责,至少对公众有一个交代吧,现在他们口口声声正在“保畅通”而没有时间问责也好,还是上述解释的诸多技术性的理由,其实都是试图遮掩一些真相,至少是不顾及公众的知情权,我们不说这烂桥的边上那座上世纪的老桥做对比,想想看,上世纪中国建造的南京、武汉长江大桥,还有诸多如长沙湘江大桥等老掉牙的大桥,至今仍然承担着来往交通的重任,N多年不遇的洪水也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给人感觉仍然固若金汤,有的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地标建筑,试问在那些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都能建出如此经久耐用的大桥,难道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修建的所谓“优良工程”大桥,竟然只能使用区区的10年?说再多的理由好象也说不过去吧?
近一些年来,中国的一座座新建的越来越漂亮的大桥在各地落成,通江跨湖甚至跨海,但与此同时也不断有一些新桥发生裂纹成为危桥,或一碰即垮如豆腐碴一般,甚至桥还没有交付使用就发生垮蹋伤亡事故,屡见不鲜,很多情况都存在诸多猫腻,我们且不说为了经济利益而偷工减料,也不说是否存在腐败问题,但似乎至少存在严重的管理或建设监管漏洞,技术问题往往只是表象,或根本就是逃避责任的借口,作为百年大计的重要桥梁,总不至于连“优良工程”也只能用10年吧?我看浙江这座豆腐碴大桥应该有人受到问责,绝不能不了了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