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山西想从矿难中挖掘出“荣耀”吗?

(2010-06-02 23:12:33)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据《山西晚报》6月1日报道,“王家岭大救援”即将被山西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暂定名《八天八夜》。5月29日,该片导演、编剧携剧本初稿在太原举办剧本研讨会,特别邀请全程参加抢险救援的一线救援人员提出修改意见。报道称,剧本以“3?28”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真实事件为背景,着重描写153名矿工被困井下后,山西省委、省政府不惜代价、不分昼夜地坚持和努力,最终救出受困8天8夜的115名矿工,创造了世界救援史上的奇迹。报道还无不激动的声称,该片将由山西电影制片厂创作、摄制,预计投资1000万元。这不仅是山西电影制片厂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也是该厂转企改制以来第一部电影故事片。影片除了聘请国内一线主创阵容外,还将斥资搭建井下作业场景、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煤矿井下作业场面与透水肆虐的场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该影片将作为今年国庆重点献礼片在“十一”前后隆重推出。

           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事实上也是一个矿难频发的大省, 在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并从重问责的今天,人们一般都认为山西的官、尤其是主管安全生产的官不太好当,但或许这只是臆测,看了上述来自山西的新闻,谁说山西的官不好当?王家岭矿难作为一起死亡了38名矿工生命的特大的责任事故,最终还是被山西的官员们将坏事变好事,终于发现了可以“丧事喜办”事迹,电影《八天八夜》或许正是他们煞费苦心挖掘出来的荣耀,居然还要拿特大矿难来“向国庆献礼”。

           不可否认,王家岭矿难大救援,确实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救援人员也付出了巨大的辛苦和努力,使115名矿工宝贵的生命得以重见天日,但全力以赴的大救援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矿难透水责任事故的本质,更不能遮掩诸多煤矿主们为了利益而无视安全生产甚至无视矿工生命的罪恶,当然也不能遮盖地方政府在煤矿安全监管上的漏洞和失职。要说拍灾难片,世界各国都早已有之,并非禁区,如果说山西方面希望拍出一部揭露煤矿安全从生产到监管都存在巨大因追求最大利益而产生的漏洞以警示今后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结果,并更多的着墨于遇险矿工在地面展开空前大救援的同时如何与透水肆虐进行抗争并坚持到获救,那或许还值得山西方面投入巨资去描述,毕竟还有38名矿工的生命在这起矿难中失去生命,38个家庭因此阴阳两隔,悲剧就是悲剧,事故就是事故,更多的应该反映造成悲剧的原因并以此吸取教训,再宏大的救援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然而或许我们高看了山西那些原本忌讳谈论矿难的官员们,他们其实好象在为这次事故沾沾自喜,刚刚宣布不再公布遇难矿工的名单,让人们一头雾水之时,马上又高调宣布拍一部电影《八天八夜》,以“着重描写153名矿工被困井下后,山西省委、省政府不惜代价、不分昼夜地坚持和努力,最终救出受困8天8夜的115名矿工,创造了世界救援史上的奇迹。”,多么的光荣,多么的荣耀,只是如果真的用来向国庆献礼,那真是巨大的讽刺,是对遇难的38名矿工生命的亵渎,作为电影工作者,则更象一场堂而皇之的献媚。

            我说了,如果是拍灾难片,着重描写灾难的原因和救援过程及处理结果,并展现生命的可贵和人性的光辉,那无可厚非,八天八夜的生死大救援,世人有目共睹,其实哪一次矿难大救援不同样有着各种令人感动的故事呢?哪一次没有尽力呢?并非中国政府只在王家岭矿难救援中才如此高度重视,关键是矿难一再发生令人悲愤,关键是我们总看到遇难矿工家属痛不欲生的场景令人心碎、关键是我们实在不愿意再看到有矿难发生,我甚至宁愿在中国,永远不再出现这种“声势浩大”的生死大救援场景,不们不想被救援感动,我宁愿看到矿工们平安的上班,平安的回家,看到他们工作在山西一个个安全设施完善的煤矿里,南非的黑人矿工都能得到的,我们中国的矿工为什么非得提心吊胆的呆在随时可能出事的矿洞里呢?或许这更值得山西正热衷于拍喜剧的官员们反思,从矿难中挖掘出的“荣耀”,其实让人们看到的是对责任的淡漠,对人性的缺失,这种歌德式电影,即使花再多的钱、请再著名的导演和演员,也不会有人看,并在让投入的巨资打水漂的同时,延续矿难的悲剧。

             山西的矿主们、领导们,请你们还是多从王家岭矿难中多挖掘点教训吧,《八天八夜》不可能是喜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