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地菜煮鸡蛋,又到三月三

(2010-04-17 17:31:43)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

      清早起来,闻到一股特别的清香味道,原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三,老婆已经煮好了一大锅地菜煮鸡蛋,青绿新鲜的野荠菜,与十多个鸡蛋、红枣、姜片煮出暗绿色冒着热气的汤,那春天特有的韵味与色相,顿时令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增;盛一碗汤,两个鸡蛋,很自然的就感受到了这种春的气息,也自然的想起了小时候妈妈每年都会在这特定的日子给我们做的同样的地菜煮鸡蛋。

(原创)地菜煮鸡蛋,又到三月三
      现在的人都图省事方便,到农贸市场买一把荠菜,再买上一些鸡蛋,有的人用鸭蛋,就可以回家去张罗一下这个代表春天的三月三了,从小就听父母说,吃了地菜煮鸡蛋,就不会得风湿云云,一直以为是一道中药,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其实与端午吃棕子、中秋吃月饼一样,这都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一。其实在我现在居住的洞庭湖区,湖畔山野,溪边草丛,田间地头,屋角路边,到处都生长着这些青葱嫩绿的野菜,无需耕种,年复一年的在春天四处漫延生长,如今母亲有时还会弄一些嫩嫩的荠菜切碎了和肉做馅来包地菜饺子送给我们吃,而在湖南,地菜煮鸡蛋就成了每年三月三家家户户一定会要奉上的一道象征性时令食谱了,哪怕在物质最困难的年代,湖南这地方,荠菜满地长,鸡蛋家家有,总不会在这一天缺席,从小我们就已经形成了这个印象,没有吃地菜煮鸡蛋,就似乎没有过三月三;而到了三月三,孩子们放风筝,大人们外出踏青,钓鱼,享受春光明媚的大自然难得温馨,哪怕是今天仅仅只是坐在家里欣赏一碗看似简单的地菜煮鸡蛋,也能深刻的感受到这种特别的气息。

         小时候随父母支援三线军工建设居住在偏僻的湘西沅陵的大山里,每年农历三月三的时候,除了要吃母亲亲手制作的地菜煮鸡蛋,我们小伙伴们都会在三月三月前后的日子高兴的跑到农村和野外采摘胡葱、蕨菜和野笋,当然还有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野果,胡葱当然拿回家让母亲炒鸡蛋吃,味道绝对正,香气四溢,蕨和野笋则有更多吃法,至于各种野果,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算得了我们的水果零食了。当然一到三月三,最重要的还有两件事,一是小伙伴们纷纷自己制作风筝,比谁的风筝做得好、做得漂亮,谁飞得最高,我做的风筝似乎从来没有最高过,倒不是做得不好,而是能从母亲那得到的线不够长,想飞也飞不远、飞不高,而同伴们有的干脆是将母亲做衣服的绳线偷出来,为的只是飞更高;另一件令我们在三月三会很兴奋的事就是过了这一天,山里成片的油茶树上开始长一种叫茶泡和茶片的略带甘甜的野果了,漫山遍野的茶树林就成了我们这些孩子们玩乐的天堂,有时就攫一根嫩茅草茎当吸管,赶走附在花上的蜜蜂,从白色的茶花蕊中吸取天然的蜜汁,一种非常清香的甘甜;当然,到山上玩,父母总是会不放心,所以我们从小就听父母说,“三月三,蛇出洞”,也就是告诉我们,进山里要注意了,从三月三开始,山里就开始有毒蛇了,不过我们还真的发现这是对的,三月三后一到阳光明媚的日子,总能发现蛇的踪迹,在树梢树丛的鸟巢里、在溪水边、在岩石下、在山路上都不时会出现那有些让人恐惧得发虚的爬行动物,万一被咬一口那可不是好玩的,有小伙伴甚至就从鸟巢里抓出一条冰凉的毒蛇惊叫着丢出很远,吓得我们飞跑。当然三月三过了,荠菜也就长老了,示意着夏天也就快来了,天地总在轮回。

          三月三让我记忆深刻,也会在一个又一个吃地菜煮鸡蛋的日子里唤起很多儿时的怀念,我甚至突然想起了,作为一种文化,中国人总是更愿意用一种特别的食物来作图腾和标记,用地菜煮鸡蛋整个采摘过程和煮出的清香和韵味来留住人们对时节的痕迹,这一道简单的地菜煮鸡蛋,何尝不也是承载了一种地方文化和民俗呢,何尝不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呢。而这种有久远历史的文化,就很自然的将一个地域、一群人的根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