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2010-02-21 22:37:56)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会人文

       洞庭湖畔的岳阳今年春节的前几天一直阴冷潮湿,直到这两天才终于看到了久违的晴天,今天更是阳光明媚,南风习习,气温一下子升到了20摄氏度,还未结束休假的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这难得的早春二月之暖阳;趁着还有点时间,加上春节来的亲戚都走了,各种辛苦的聚会应酬也结束了,于是我也鼓动起老婆一起到乡下农村去走动走动,休闲一下。

  虽然农村的春节要到农历正月十五才会结束,也就是说现在还处于春节期间,但其实也相当的宁静,老人们安详的坐在家门口晒太阳,妇女则大多数与麻将为伍,孩子们则随意的放着鞭炮,不时会有一个响炮吓你一跳,真不知道如今炮仗为什么要做那么大,简直算得上炸弹了。男人大多数都开始南下走上劳务打工之路,所以走进农村,年轻力壮的男人似乎相当的少。现在的农村,尤其是城市郊区的农村,农民的生活算得上富庶,加上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新建的洋楼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公路成了新农村建设成就的标志性印象,走进岳阳的农村,已经基本上看不到过去那种高低不平的机耕路或烂泥塘了,随意看去,很多同样是来自城区的市民都趁着这明媚的阳光来到乡下坐在鱼塘边休闲的钓鱼,也有一家人在草丛中采摘湖区特有的野菜蓠蒿,兴致盎然。

  初春的农村固然宁静悠闲,但走着走着,那些表面光鲜的新楼房四周、道路边、鱼塘旁,不时出现成堆成片的随意丢弃的垃圾不断的映入眼睑,不仅醒目,甚至可以用怵目惊心来形容,相对于成片的菜地、一幛幛光鲜的楼房、平整的水泥马路和平静的鱼塘构成的农村风光,简直是大煞风景;这种现象其实早就存在,并非现在才发现,过去我经常也会在各种季节到农村拍PP,都必须想方设法的让镜头避开无处不在的白色垃圾,有次遇到春暖花开的时节看到“竹外桃花三两支“的景致,就因为开满桃花的树枝上挂着塑料包装袋这类垃圾飘扬,真是非常的扫兴,好好的风景,往往就因为四处布满的随意抛弃的生活垃圾而令人不爽。

  我曾经就问过那些在自家门前或自家鱼塘边倒满垃圾的农户,为什么建造了一个豪华的新房,却又将生活垃圾将自己居住的环境包围?有一位老者回答很简单:“方便,也不影响什么”,令人愕然,仅仅只是图个方便,门前一片狼藉的肮脏垃圾竟然可以视而不见,怡然自得,我经常不理解,中国很多农村,辛辛苦苦花很多的钱来盖房子、装修,却似乎根本不懂得基本的环保理念,本来象南方的农村,屋前都会有一口鱼塘,四周有菜地或农田,屋后当然是树林,成群的鸡和看家的狗悠闲的在附近觅食或张望,加上新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是完全可以有一个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完全能使农村的生活朝向更环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我看到的事实却还是大失所望。

  有时我就想,或许这也不能完全怪罪那些农村的居民,更多的应该是基层政权,比如乡政府或村政府平时在农村环境保护理念上的教育的缺失,这其实只是很简单的工作,农村基层政府都是相当强势的,对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既然今天的农村能建起一栋栋光鲜楼房,能铺设一条条平整马路,为什么就解决不了涉及到自身生活环境的乱丢垃圾问题呢?或许改变思维方式,树立环保意识才是当务之急。当然如果基层政府能在回收上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则更能起到促进作用。

  本来实在不想在这阳光明媚的大好天气到农村拍些不堪入目的垃圾回来,太过扫兴,大煞风景,但每次下乡都看到如此不堪的场景,多年也没有看到任何改善,似乎与如今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步伐格格不入,环境问题也似乎变得相当的突出,值得反思;如果所谓的新农村只是将房子弄得好一点,路修得好一点,但到处垃圾遍地,那这种新农村又有什么意义呢?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原创)大煞风景的“垃圾”新农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