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干部队伍稳定了”,群众却乱了
(2010-01-09 21:08:31)
日前,有网友在温州一论坛发帖称,“温州市龙湾区安排干部子女就业”,一些文化程度只有“职高和中专”的干部子女也被安排进了事业编制单位,实在令在震惊。龙湾区委组织部、人事劳动局和监察局联合发文,文件名为《关于考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子女的补充规定》。规定,“高校在读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子女可列为这次报考对象”;如果在当年(2003年)毕业的,在毕业后办理录用手续,不是2003年毕业的,须在2003年8月31日前办理录用手续。(1月8日《青年时报》)
此新闻一出,立即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此无它,乃典型的滥用公权之权力自肥也,因为过去虽然大家都明白公务员招考中,虽然是面向社会,虽然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们趋之若鹜,但仍然存在着众多见不得光的潜规则,其中当然就包括了许多领导干部子女通过暗箱操作以招考的方式进入了公务员队伍,轻而易举的占用众多真正的人才而捷足先登,而这次曝光的温州方面居然公开发文件要求招录当地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子女,显而易见是已经厚颜无耻的将见不得人的腐败公开化、制度化,是将潜规则干脆赤裸裸的演变成了明规则,可以认为这是公然挑战社会的良知,是权力畸变后彻头彻尾的腐败滥权。
但更为令人匪夷所思的却是当此事件受到公众普遍质疑和批判的时候,温州当事政府给出的解释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原来发文件规定招录当地领导干部子女是“为了稳定干部队伍”,据《青年时报》今天追踪报道,之所以专门指定招录领导干部子女是“由于区划调整后龙湾区机关干部普遍十分担心子女就业问题,为了稳定干部队伍,使全区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常轨道,经当时的龙湾区委、区政府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区监察局等3家单位组织了这次招考工作。”。
好一个“是为了稳定干部队伍”,多么冠冕堂皇、厚颜无耻的理由,好象在温州这些官员的眼里,就只看到领导干部们“普遍十分担心子女就业问题”,所以理所当然的可以利用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堂而皇之的优先录取领导干部们的子女,试问领导干部们在已经占有了更优势的权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先机下,就可以如此滥用公权吗?用政府文件的形式强迫各部门录用当地领导干部的子女,置那些含辛茹苦试图在社会上靠自身能力谋取工作岗位、争破了脑袋希望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大学生们于何地呢?如此集体腐败,其严重的危害性,绝不仅仅在于录用了几十个当地领导干部子女,也不在于那些干部子女只是一些职高生、中专生,而在于让公众看到了这种登峰造极的集体腐败,让政府的公信力荡然无存,并摧毁于无形。有网民就评论说,此起集体腐败最让人感到惊骇之处也正在于此,当权力撕开了最后的遮羞布,完全无畏地裸奔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潜规则演绎得如此彻底,分明已经淋漓尽致地公开化了,不能不让人感到窒息、悲愤,甚至是绝望和可怕。
我们绝对相信,温州政府通过发文件的公开方式招录当地领导干部的子女进入事业单位确实起到了“稳定干部队伍”的作用,但同样我们可以想象,干部队伍是稳定了,群众的队伍、群众的心思却乱了,副科级以上的干部毕竟史是少数中的少数,是权力的拥有者,更是口口声声声称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而广大的群众也有子女,也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群众的子女不能就业或者说不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就业岗位,那群众队伍能稳定吗?群众的心能不乱吗?群众能正确看待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吗?显然温州方面的这一举措,将政府的形象沦落为不道德的、集体公开腐败的滥用权力者,并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试问领导们,你将拿什么来稳定群众?拿什么来取信于民?
近年来,我们每年都看到竞争激烈的公务员招考,无非是就业形势严峻,加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稳定、福利优厚,甚至有人瞄准的是可能的灰色收入,不论怎样,我想如果是公平公正的公开招考,都是一种进步,是值得我们期待的好事,而国家为什么要面向社会招收公务员?就是想建立高效、廉洁、“野无遗才”的政府公权部门。只可惜温州龙湾区将腐败公开化,制度化的行为,将潜规则浮出水面变成明规则的做法,连遮羞布都不用了,真令人不寒而栗,难不成温州政府在“稳定干部队伍”的幌子下还想搞权力世袭?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