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武广高铁别制造太多的不方便

(2009-12-27 23:57: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国人期盼已久的武广高速铁路经过四年的建设,在花费了国家的巨资后,终于在12月26日这一天正式投入运营了,我所居住的岳阳也有幸成为这条世人瞩目的高铁中间站之一,开通仪式自然也是相当的高调和热闹,但面对这么一条足以彰显国家建设成就的高速铁路项目的建成,本应该在给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应该令国人自豪,但现实的社会反响却令人侧目,除官方的颂扬外,民间及网络却因为之前铁道部公布的高票价政策而充满了质疑之声,更由于高铁开通的同时人们发现原来老京广线上的普通客运列车竟然同时被取消了13列始发车次,原本眼看着坐不起高铁打算继续“续旧”的人们突然感觉自己这回又将要“被高速”了。

         显然这项国家花费了巨资修建的横跨鄂湘粤的高速铁路,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想的惊喜,从人们纷纷质疑的“贵铁”到可能出现的“被高速”,人们当然的到了忧心忡忡,“贵铁”之贵,当然不仅仅专指票价超贵,更被人们自然的看成了一条为有钱人、为官家服务的贵族专用铁路,而一但到了春运或其它客运高峰期,更因为铁道部故意取消了京广线上的众多传统车次而被迫为了回家或出门打工选择乘坐高铁,这些疑问最近也已经沸沸扬扬的在民间和网络里受到人们的口诛笔伐,人们自然而然的质问,难道国家花大把的钱修建的高铁不是为了改善人们出行的条件?难道是为了制造更多人事实上的不方便?

        火车的速度快了,快得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但如果不能给最广大的国民提供出行方便,那它再快又有什么意义呢?铁道部单方面的依赖垄断的地位制定出超过大多数国民承受能力的票价,然后为了保证这些高价政策获得实际利益又居心叵测的取消13条传统线的始发车次,逼迫更多的人就范,甚至可能造成一部分背井离乡在外打工的民工们无法回家过年,这就不仅仅是铁道部拦路抢劫了,多少还有一些不道德的意味。

         其实武广高铁开通后,不仅仅因为裁减普通列车给广大民众人为的制造了不方便,开创了一个“被高速”的时代,即使你坐得起这条高价的“贵铁”,也并不意味着带来了很多方便,因为这条高速铁路专线的车站基本上都建在远离城市中心的远郊地区,看起来火车是高速了,但旅客到站和离站却变得更“慢速”了,以我居住的岳阳为例,新建的高铁站就处于远离市中心的乡村,打的去太贵,本来高铁就贵,再打个的士,岂不更贵?坐公交又太慢,而且车次很少,绝大多数市民需要转几趟公交,费时费力,去车站的时间就令人心烦了,而且因为新站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很不方便;而且到站后将面临同样的问题,比如到长沙,列车运行只需20多分钟,确实很快,但到站后,长沙的高铁站也位于远郊的黎托乡,想进城恐怕还得花个把小时,打的的话如果不被宰,也将花费不菲,这样一算,你花了超贵的高铁票价,最终到达长沙的时间也少不了多少,还给自己带来了众多的麻烦和不方便,据说到广州也是停在终点花都站,进广州市区还得一个多小时,真是花钱买不方便,真不知道那些策划者是如何思考的。

        想到事实存在的诸多不方便,我们办公室的同事们几乎都异口同声的声称只要还有普通列车的始发车,就绝不选择高铁,因为考虑到太多上车前和下车后的不方便,甚至经常要出差的同事们也声称宁愿坐大巴走高速公路,你想想看,以前很方便的坐普通列车一个半小时到长沙市中心,同样上上午去下午回家,如果改乘高铁,下车落在那鸟不拉屎的黎托乡里,还在想方设法的转车进城,万一遇到堵车(那条路经常堵车),岂不是自打不方便,自寻烦恼。所以除非今后基础设施改善,票价下调,相当多的人并不看好这条所谓的高速。当然如果利欲熏心的铁道部继续裁减普通列车车次的话,恐怕也只能“被高速”了,奈何?人家是铁老大嘛。

       当然关于是不是“贵铁”,是不是“被高速”,铁道部仍然象过去多次趁春运涨价拦路抢劫一样,理所当然的不会承认,而且回应比起德国的高铁“算便宜”,似乎故意忽略中国人的收入比德国人要低十多倍的事实,将国民当傻子;也难怪有网友说,大多数需要乘车的人“并不缺时间,缺的是钱”,如果国家花如此巨资修建高铁,却给广大民众造成诸多不方便而在通车的热闹过后出现运营萧条,那才叫浪费。由此可见,人们期待的高铁是为自己的出行带来方便和实惠,如果离开了这些最根本的因素,那国家投入再多的钱、火车开得再快,又有何用?不过是富人和官人的工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