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骤冷,人们感觉到了丝丝的寒意,而每年冬天,成群结队的候鸟便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向南方迁徙,成为南方一些湖泊、河流、湿地浅滩等相对温暖的环境里的一大美丽景观,这些南迁的候鸟,甚至已经成了人们判断自然环境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保护候鸟就等同于爱护环境,这几乎也成了人类的共识和美德。所以,国家也早就将候鸟列入了法律保护的范畴,以维系生态的平衡。
在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普及且深入人心的现代社会,但屡屡出现的很多人为破坏这些生态平衡的事情却总是让人难以理解,比如广东一些地方竟然就盛行专门针对候鸟而趋之若鹜的所谓“鸟宴”,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尽管林业执法部门近年来多次打击整治,但广东雷州市纪家镇捕鸟杀鸟之风依然盛行。连日来,记者深入当地采访发现,“鸟宴”已成纪家镇大小酒肆一道风景,千千万万只候鸟惨遭血光之灾。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纪家镇沿海村庄一些村民,见鸟则捕,捕之则杀,最后都被卖到餐馆,成为人们盘中美食。纪家镇有大大小小共十多家饭店,且都有候鸟加工供应顾客食用。在纪家镇政府旁边的一家规模相对较大的酒店里,记者看到几乎每桌都是“鸟宴”,有白灼鸟、焗鸟、烤鸟、炒鸟、炸鸟、鸟汤、鸟饭等等。该酒店服务员称:“这个季节,鸟生意确实好”。
http://www.mylegist.com/upload/article_images/2009-11-20/content_images/1258680977236.jpg
看了这个场景和有关图片,真是怵目惊心,令人心痛也令人不安,有人称之为当地之“恶俗”饮食文化和习惯,但其实岂止是恶俗,考虑到人人都明白、都清楚的法律上的严格保护下,竟然还会在一些地方出现如此明目张胆的捕杀和买卖候鸟行为,则绝不能不考虑到其背后深层次的执法监管失职甚至是政府部门故意纵容,这才是最根本也最恶劣的行为,比人们盛行“鸟宴”的恶俗要严重得多。
为什么会堂而皇之的存在一个几乎公开的“鸟宴”市场,其实不外乎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当然是当地畸形的饮食文化习惯,以为吃野生的鸟,尤其是候鸟,就能滋补身体,多少年来从环境意识淡薄的时代就已经是这么吃了;其次是今天的情况下,存在着一个以有钱人和公款吃喝野味的庞大市场,他们推波助澜,将吃候鸟的“鸟宴”发展到了“盛行”的地步;再者,既然有这么一个充满利益诱惑的巨大市场,那又如何能遏制住当地蠢蠢求钱之民的捕杀候鸟的欲望呢?于是乎尽管明知候鸟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且政府还有一支专门保护野生动物的执法队伍,最终如何能让野味候鸟源源不断的涌入餐馆、涌入人们的饭桌,我们就不难想象了。必然的结果就是要么执法者与捕杀候鸟者利益勾结,要么就是有意纵容,放任不法者偷猎候鸟,这些可以想象到的结局和内幕,其实从当地“鸟人”口中就能很轻易的得到印证。
比如记者问“这么多人吃鸟,怕不怕查?”,店家回答是“上面啥时候来查,都会有人来电话通知,我们提前把鸟藏好就行了”,并且还说:“来吃鸟的客人绝大多数是本地单位或个体老板接待的。有些人吃完后还买鸟干带回去,少的有几十只,多的有几百只,说用来送礼。”,其实店家的话已经一语道破了天机,执法者当然是要执法的,因为国家的法律就摆在那里,但却时时刻刻在暗中保护的不是候鸟,而是那些捕杀和贩卖候鸟的违法者们,正是因为时刻有执法者们暗中“放水”,才会出盛行的“鸟宴”市场堂而皇之的存在于大街小巷和豪华餐馆,才会有放心的捕杀、放心的出售,放心的加工和放心的吃,问题的实质正是鸟宴的巨大利益将违法者与执法者们勾结在了一起,这才形成了一个畸形的“鸟宴”市场,这才是候鸟遭受灭顶之灾的根本原因。
而那些当地执法者们当然不会承认相互勾结的事实,或者试图打法律的擦边球,他们甚至将责任完全推给食客们,纪家镇政府一陈姓工作人员表示,纪家镇是候鸟“集散地”,每天不少于一万只候鸟被杀。而以前没有人吃鸟,当然就没有村民捕鸟,更没有人做鸟生意。如今有人吃鸟,自然有人捕鸟、卖鸟、烹鸟。滥捕滥杀候鸟的根源在于吃鸟者。大量存在的吃鸟者当然有相当的责任,而且其中有相当多数是一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公款吃喝,有些甚至是专门去吃候鸟的,反对的声音往往只是在民间,但这绝对不能遮掩当地执法部门的不作为甚至勾结纵容,执法者本应该从保护到查处等手段上起到更大的监管职责,否则就是失职。“鸟宴”能够在当地盛行形成巨大市场和集散地,这“军功章”绝对有他们的一半。
当然,吃野味在中国可绝不仅仅只是广东人的专利,全国各地、大江南北恐怕都存在着一个个或明或暗的野味市场,岂止是候鸟,多少野生动物每天被源源不断的送入餐馆遭到无情的宰杀,就说候鸟吧,在岳阳,距东洞庭湖候鸟保护区不远的大堤边,就隐藏着或大或小的针对候鸟的野味餐馆,不能说岳阳当地管的不严,应该说候鸟保护是非常严厉的,但就是因为存在着这么一个公款野味的市场,还是有商家挺而走险,有的餐馆藏在湖边水产公司不起眼的宿舍内,有的就在大堤下某政府机关院子里,路边连招牌都没有,客源完全靠食客口口相传,熟人带熟人来吃,我上周见识了一次,在小院子里,停满了官车、公车,有的车牌甚至是湖北武汉和湘西怀化的,能吃到的除了一般野味外,候鸟自然成了时令特色,比如天鹅、大雁、野鸭子,还有不知名的鸟,当然我故意问大雁的事,店家会很警惕的、但笑着告诉你,那是鹅,基本上食客们都会心领神会,价钱当然也相当不菲,且生意兴隆,如果不是有人指点,谁也不会发现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鸟不拉屎的大堤下居然潜藏着一家如此生意兴隆、公车排队的餐馆。与广东大张旗鼓的“鸟宴”相比,只不过这里多少有些做贼心虚的伪装。
很多事实都可以证明,在中国保护候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还任重道远,这既有中国某些人、尤其是一些公仆们喜食野味的“恶俗”,同样也存在着执法的漏洞甚至执法不严的盲区,在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可以从盛行的“鸟宴”窥视一斑,由于人类的贪婪和无知,或许今天我们吃下的只是几只候鸟,将来吞食的必然是自我毁灭的苦果,值得人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