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模仿领导笔迹作的“批示”何以畅通无阻
(2009-11-18 16:02:40)
能成为领导当然就有权,而权力的象征之一恐怕就是领导的亲笔签名了,过去我们也见多了什么“领导批示”之类的公文,甚至在单位工作也经常看到领导亲笔批示的白条被高度重视,办事效率显得超过高,生怕怠慢了那纸上的签名,因为签名的背后正是高高在上的领导也。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则有趣的新闻,据大河网11月18日报道,从军20年后,王全军从副团职岗位转业到地方。靠模仿领导签名,他谋得了一个不错的岗位。上班不久,他再次伪造领导签名,以帮助找工作为名诈骗他人20多万元,结果获刑10年。报道说,2005年10月,有着20年军龄的王全军从部队转业。为了获得一个好工作,王全军模仿领导笔迹,伪造了一个领导签名。结果,他被安置到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任主任科员。在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王全军能经常接触到一些文件。没事的时候,他就模仿领导签名。然后以模仿领导“笔迹”帮人找工作、办事等,收取费用;据查王全军前后共模仿领导笔迹“批示”过5次。
看来这年头领导的签名还真管用,就象上述新闻中的王全军,应该说他模仿得很像,很逼真,能骗过一关又一关的审查,而且他东窗事发也纯属偶然,是因为他模仿省领导和交通厅领导笔迹向当地高速公路管理局安排8个收费员工作后,该局负责人在向省交通厅领导汇报工作时偶然询问才昭然大白。
当然我们不否认一个部位、一个部门里,领导的签名很重要,是领导体现对所管辖的工作亲自负责任的必然与必要,而且那位靠模仿领导笔迹“批示”的人才是真正的罪犯,应该加以惩处;但我们从这个事例上,是不是也应该看到更多行政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呢?是不是除了领导签名外,行政工作还应该有更多体制性、制度性的规范呢?或者说是不是应该有一种体制能够有效防止不法之徒模仿领导笔迹作“指示”,而不能仅仅只靠“偶然的”机会抓住罪犯,然后才指控他伪造公文、诈骗罪等等,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和不必要的损失,也使政府部门出了洋相。
其实我们想想,王全军之所以能得逞,首先是因为他知道凡是领导的签名,基本上都能在各个部门中畅通无阻,基本上没有谁敢阻碍领导的旨意,领导的“笔迹”,就是没有行不通的通行证,他自己也是靠这种伎俩竟然进了技术监督局当差,因此他深信今后用这一着一定还能搞定任何事物,事实最后也证明了他的想法是对的,直到偶然间被发现,而且居然被发现的假签名中还有省领导的,难道就不会引起具体办事部门的怀疑吗?
事实上领导亲自签名的作用和实际需要都是必须的和理所当然的,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管理都离不开大量的公文需要领导签名,领导签名其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缺少了一种防范和回查机制,也就是在制度上缺乏更有效的保障,才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试想如果凡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文件,比如人事、财政、或其它重大决策项目的公文,能否设立一个专门查实领导签名“笔迹”真实性的机制,这样至少会让犯罪分子感到成功的机会不大而收手,或者在制度上规定一些重要的公文不能仅仅只有领导的签名,还应该有更多其它的证明材料和公文规范化手续,确保领导签名的权力象征不被滥用或被犯罪分子利用。
领导的签名能让办事的人畅通无阻,这本身就反映出了一些体制性的问题,而出了问题后如果仅仅靠一次应酬或汇报工作时偶然发现,那恐怕损失就已经发生了,或许领导的签名能提高下级的工作效率,但看来同样也能提高心术不正之徒的工作效率。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