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帝国良民
帝国良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692
  • 关注人气:66,3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频发校园暴力的根源在哪里?

(2009-10-14 01:31: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校园,尤其是中学校园,本应该是一片充满朗朗读书声的知识“净土”,是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变化,浮躁的社会和物欲横流的风气也似乎感染了本应该纯净的校园,仅就所谓校园暴力一项来说,不要说频频出现在网络或媒体醒目版面,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你就会很容易的找到众多发生于各地校园的、令人不安的校园暴力事件报道,所以,说实在的,刚刚又从各大门户网站点击率排行榜中看到发生于陕西的醒目的校园群殴同学竟然还摆POSE发上网络的新闻时,虽然相当感慨和愤怒,但更多的是叹息和无奈,甚至有种对频发校园暴力已经见怪不怪的麻木不仁了。

        据华商报10月12日报道 一群初二学生,跳起来对着同班同学“飞踹”,这还不算完,打人的过程还被拍下来,并上传到QQ空间,他们说,拍照片仅仅是觉得“很好玩”。发帖网友名为“gzjamm”,帖子中共有22张照片,是多名学生在殴打一名学生。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打人地点是在教室,他们身穿校服。网友“欣然小雨”在跟帖中证实,事情是真的,是她的同班同学。 报道引述记者前往陕西西飞二中了解到的情况中说,初二(九)班班主任种亚荣介绍了事件经过:“事情大概发生在9月20日前。”她说,是下午第一节课休息时间。当时有学生找到她说,同学打起来了,小石(化名)被欺负了。“我跑到教室,看到小石被人围着。”她回忆说,一共有6名学生参与打人,都被她叫到了办公室,小石也跟着一块去了。种亚荣询问原因,几个学生都说是开玩笑,小石也没说什么。“小石身上没有伤,考虑是同学间的小摩擦,就对几个孩子批评教育,他们也当面道歉了。” 种亚荣看到照片是在10日晚上。“我看到照片很震惊,没想到打得这么严重。”她说,她意识到事情非常严重,就立即通知学生和家长到学校来说明情况。当晚10时许,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学校,每个人先写了情况说明,老师又逐个进行谈话。 “小石平日里智力有点问题,也总喜欢和同学逗。”种亚荣说,那天,他骂了参与打人的一个同学,那个同学就找了其他几名同学要教训小石。

        种亚荣讲,这6个学生承认,同班女同学芳芳(化名)正好带着照相机,就让他们教训时,摆些pose,她给拍些照片。照片上动作非常大,但实际没碰到小石。“这么干的理由,孩子们说是觉得很好玩。”种亚荣说。 西飞二中副校长周莉说:“这些学生真是恶劣,来到学校看到照片时,第一反应竟然是,这是谁发到网上的,这下让老师知道了。”学生家长们也很吃惊:觉得非常意外,想不到孩子会这样,家长把人丢大了。 周莉讲,针对此事政教处将依照校纪校规,对参与的学生给予处分。学校还将于10月12日下午召开初二(九)班违纪学生检讨会,让这些违纪学生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错误,并警示其他同学。西飞二中今后会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正面引导,同时对那些严重违纪的学生决不姑息。种亚荣作为班主任,很了解参与事件的孩子。“尽管他们上初二,但毕竟还是些孩子,比较调皮。”她说,按平时表现来看的话,这些孩子最多也就是打打闹闹,上课的时候不好好听课,没想到会惹这么大麻烦,这也给老师提了个醒,现在的学生个性十足,要重新认识孩子的思维方式。

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9/10/12/200910120803493ab3d.jpg

      当然事情经过网络传播甚至放大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应,点击率也快速飙升,社会影响极大,无疑学校、家长和参与群殴的中学生都承受了可以想象的巨大压力,这或许是现代信息社会网络传播的必然结果,就如同采访的记者所说的,参与群殴的其中一个孩子 知道事情闹大了后很恐惧:“我错了,我现在后悔了。”说着,就哭了。说实话,看了记者后续的报道,愤怒的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些对参与群殴学生测隐之心,毕竟也都是一些初二的未成年孩子,或许真如其班主任所说的,现在的孩子就喜欢打打闹闹,个性十足,要“重新认识孩子的思维方式”,记者也认为“不是要谴责这些孩子,也不希望成年人去指责这些孩子,甚至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与其用处分学生来解决问题,不如家长和学校好好反思一下,在教育中是不是缺少了某一环节。他们只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为此受了处分,就可能从此留下阴影”等等。但事实上反思一下就会觉得,是什么让这些初二学生变得如此暴戾呢?就算只是摆拍照片,没有“真”打,但即使这种“打人拍照”的理由“很好玩”,同样折射出了当前教育方式下何以会出现如此频繁的对暴力感觉“很好玩”的孩子呢?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我也相信记者在采访后提出的参与群殴的孩子并非真正的“坏孩子”,应该加强教育,而且如果处分“会对将来成长留下阴影”,但记者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也应该同样替被群殴的据称“弱智”的同学想想,作为一个本来就弱智的社会弱者,被六个更强大的孩子群殴又会对成长过程造成多大“阴影”呢?两相对比,谁将留下更多更好阴影呢?结论是显而易见和毋庸置疑的,哪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受到委曲,我们既然可以设身处地的为六个被网络影响吓坏了的孩子着想,担心他们受到网络暴力冲击,但同样也应该设身处地的为那个被他们欺负的“弱智”孩子和他的家长着想一下,如果你是他、或者是他的家长,你将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我们都有自己的孩子,也都会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如何如何,但恐怕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健康、安全、温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所以我说当类似陕西这次初中生群殴同学的频发校园暴力事件,我们自然就会提出一个简单的疑问:是什么让这些初中生、这些未成年人、这些孩子变得暴戾或至少向往、欣赏到模仿暴力?频发校园暴力的根源又在哪里呢?应当如何来改变这些不良倾向呢?

        我想虽然越来越频繁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人们也忧心忡忡、惴惴不安,但追根溯源这恐怕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简单问题,无外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或者说学校教育、社会大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存在着忽略孩子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缺陷;还仅仅只是孩子的中学生们崇尚甚至模仿暴力行为,其根源也绝不仅仅只是某一方面教育的缺失,这里,学校教育当然存在问题,毕竟孩子是放在学校里接受正规的系列教育,出现如此频繁的校园暴力,至少说明了学校对孩子们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的忽略,我们也司空见惯的看到,不论教学质量多么优秀的学校,评价学校好坏、老师水平和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学习成绩,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制胜法宝——分数;放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上来看,基本上同样也是以孩子成绩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家长对孩子既有道德教育上的忽视,也有因为为生活奔波而过多依赖学校教育,并没有及时的或随时的掌握孩子平时的生活倾向,这也是当陕西这次出现群殴暴力事件后,参与施暴摆拍的孩子家长为什么会感到“不可思议”的根本原因,他们都民为自己的孩子“平时很老实、很文静的”,怎么可能对处于弱势的同学大打出手呢?可事实就是如此;再说社会环境的影响,那就更是不一而足了,物欲的社会,当下正是处于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的时代,孩子处于成长期,上行下效,用他们并不成熟的心智来看社会,加上无处不在的网络暴力游戏影响,如果学校或家长稍微忽略了管理和教育,那出现对同学群殴的校园暴力也就在所难免甚至理所当然了。

         我所以感到困惑的倒是在谁都知道频发校园暴力根源的同时,却仍然频频出现在各地的校园暴力,而且似乎越来越让我们感到一种无可奈何,一种失望,作为成年人 ,也作为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我真的不想过多指责那六个参与暴力群殴的孩子,我知道网络暴力同样令人恐惧,同样能伤害到孩子们的成长,我想说的是,孩子们作为未成年人,其实都是无辜的,有问题的是我们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示范,我不知道是哪位哲人说过的名言: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确实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