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中国社会离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毕竟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还是认为离婚是一件并不光彩或者是一件很让人至少让离婚当事人很黯然神伤的事,尽管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使离婚的人是越来越多,但似乎仍然还是少数而已。但如果你听说中国某地有整村的老少夫妻都争先恐后的集体离婚且离婚时都笑眯眯的,你一定会觉得有些蹊巧,但这种事在中国确实多有发生,近日就有这么离奇的一例。
据9月5日《齐鲁晚报》报道,近日,蚌埠市经济开发区戴湖村出现集体离婚潮。从8月中旬起,来自戴湖村的离婚夫妻逐渐增多,有80多岁的老夫妻,还有刚结婚的小夫妻,许多人都是笑眯眯来办理离婚手续的。据婚姻登记处统计,办理离婚的有百对之多。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说,由于双方当事人均说是自愿离婚的,所以只能给他们办理。而当地知情人透露,其实离婚是假,试图利用离婚钻拆迁空子骗取不当利益才是真;原来,戴湖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中村”,即将进行改造。征地拆迁令下达后,村民们听说只要办理了离婚手续,一户可以变成两户,这样可以在拆迁中多获得一些补偿。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群体离婚潮……。
百对夫妻笑眯眯的离婚,这种如此为“利益”而“大面积”的假离婚现象,恐怕也只有在中国大陆才会发生,可谓社会奇观,不过你也别先急着嘲笑这些村民不过是一些蠢蠢求钱之民,基于人的逐利本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婚姻观念还相对比较保守的中国农村,大家争先恐后的假离婚,自然是出于一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显而易见,这种离婚后才会产生的利益来自于当地城市扩张拆迁的政策漏洞,村民们只不过是在集体钻政策的空子,如果换成你,说不定比村民们离婚离得更快。所以面对这种村民集体笑眯眯离婚的现象,不得不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感慨,就集体离婚本身而言,如果演戏到最后有人弄假成真,岂不悲哀?毕竟假离婚也是离婚,法律意义上就是真离婚,我们过去只知道集体结婚,但集体离婚还真有点离谱,但这到底是村民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呢?我看真正的原因是政府一些民生政策存在巨大漏洞需要深入反思才对。
为什么需要从政府政策层面进行反思,其实道理很简单,村民集体假离婚的始作俑者就是政府出台的一些涉及利益分配方面的民生利益的政策,我们知道,从过去几年媒体的一些报道,事实上,蚌埠市戴湖村的“群体离婚”事件并非个案。2004年7月,为拆迁多分房,上海浦东十余对夫妻上演了一场“集体离婚”。原本一户人家只能有60平方米的宅基地造私房,如果夫妻两人离婚,就能多分40平方米;2006年5月,重庆市郊人和镇1000多对夫妻,包括村长90岁的老母在内,为了多分一间房子“分道扬镳”;2007年5月,四川省宜宾县革坪村上至60岁的老夫老妻,下至20岁出头的年轻夫妇,为了在征地拆迁安置中获得更多的奖励和补偿,共有86对夫妻在短短3个月内“劳燕分飞”,还有很多类似案例,其实早就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加以研究改进,以尽可能的减少政策层面的漏洞,造成这种男女老少集体离婚的闹剧,而且使国家的利益因此受到损害。
这里我们能够很容易的感到,之所以会存在村民为了钻政策空子而集体假离婚现象,正是因为拆迁的政策里存在漏洞和问题,对此为什么不对拆迁的利益分配划定时间限制呢?比如在哪个时间段后离婚的一律不按照拆迁补贴政策享受双户政策的利益等等,政府应该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控制,这并非什么太高难度的政策调整;还有一个方面,恐怕就是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和主管官员们故意失职,有意识的鼓动村民们更多的骗取钱财利益,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可以设想,难道当地官员就看不到村民集体离婚这样的新闻吗?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村民们集体离婚是为了钻政策漏洞骗取国家的拆迁补偿吗?显然不可能,而是他们有意识的偏袒,可以想象,如果当地政府和官员想制止这种集体假离婚,只需要简单的宣布某一时间段后离婚的一律不予额外补偿,那还会有村民争先恐后的离婚吗?显然不可能。
所以出现村民为了额外利益而笑眯眯“假离婚”的荒诞剧之所以会连续上演,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当地政府的不作为,甚至是故意不作为,怪不得那些村民,无利不早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谁愿意随随便便就跑到办事处去办理离婚手续呢?如此为“利益”而“大面积”的假离婚现象,一是对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制度产生了冲击,把人们导向了一种错误的思维,导致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紊乱,助长了“不诚信”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二是损害了国家利益,影响了政府形象,让老百姓对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政策的科学性产生疑问;三是影响社会稳定,从假离婚,到再婚,再到复婚,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假戏成真,将逐利闹剧最终演变成假戏真做,由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喜剧变成了悲剧呢。
婚姻本是一个神圣的事情,是夫妻间庄严的承诺,其中包含了多少最基本、最值得人们终身珍视的以忠诚、诚信为基础的爱情,是维系家庭、也是维系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如果因为一些政府政策上的漏洞而可以让国民随意的将婚姻视作儿戏来践踏,那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传统价值观的东方社会情何以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