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南京老太下公交车时摔倒反诬扶助她的好心人彭宇而让“南京老太”一词与“南京法官”一词几乎成了一个特有贬义词,不过现在南京老太又有事了,一位南京老太竟然被人一脚“踹”下了公交车,并引发人们关于是非曲直与道德的讨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据《扬子晚报》9月6日报道:昨天上午7点多钟,南京永宁开浦口的611路公交车上,车到了永宁派出所附近的站台,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行驶,车开了一段路,一位年近70岁的老太突然拍窗户要求下车,司机立刻停车,但此时车子开过公交站台200多米,老太拒绝下车,要求公交司机把车倒回去,被司机拒绝。两个人发生了争执,混乱
中老太竟被一个乘客踹下公交车。
我不知道记者报道的关于南京老太被“踹”下公交车的这一个“踹”字到底发力到了什么程度,是“推”?或是“挤”还是“踹”下去?让人有想象的空间,如果真是踹下去,那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可就足够严重的肢体暴力了,但报导中说了,当时老太被踹下去后,几乎全车的乘客都“叫好声不断”,因为一是南京老太不该倚老卖老,为老不尊,二是全车很多人都是上班族,早上七点多正是公交高峰,老太的行为侵犯了全车人的利益,三是堵塞了交通,破坏了秩序,所以老太被混乱中被踹下去后,甚至还被车上乘客骂成“老不死的”。
70岁的老太被人“踹”了下去,如果真是踹,那想象中的后果一定相当严重,我们姑且不论到底是“踹”还是“推”,总之老太在混乱中被弄出了公交车,让公交车能够继续上路了,但我们就事论事的看,这个南京老太到底该不该被“踹”下去呢?是否当事车上其它乘客一片叫好声就预示着这一行为是正确的呢?或者有如一些媒体所评论的“南京老太是被道德踹了一下腰”呢?从网民们的评论来看,还真是见仁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就我来看,从报道的内容可知,事情的起初当然是司机有错在先,因为他“车到了永宁派出所附近的站台,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行驶”,让老太多坐了200米的距离,也就是这个70岁的老太要往回走200多米,这对一个70岁的老人来说,如果身体不硬朗那确实也是一个吃亏的事,所以老太有理由指责司机不停车又开过了头,至少证明南京的公交在管理上很不规范,不按站停车,也不广播播报到站名,公交方面应该事后检讨,如果老太被踹出了伤,那公交公司恐怕就有麻烦了。这是从事情的经过来看,公交司机应该主动认错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才对,比如道歉、退钱,或下车送老太一程,或许能让老太平息愤怒,我不知道当时司机是否道了歉,报导里也没有说,只是说发生了争吵,让公交车耽误在原地,自然又引发了其它乘客的不满,毕竟大家都是赶车的,尤其是很多上班族天天坐公交本来就不耐烦;但反过来说,公交车过了站后,照讲虽然老太有理,但坚持让公交车退回去,而且不依不挠,又不下车,显然有点得理不挠人的意味,其结果是你一个退了休无所事事的老太,本来一把年纪了还赶在上班高峰时挤公交就有点碍事,现在又因为缠住司机不下车,相对而言又耽误了其它众多乘客的利益,并引发其它人的不满,当然会引起众怒,大家都是赶着上班的人,作为一个老人,也应该更宽容、更理性,或者说总应该有一个解决的办法,比如事后向公交公司投诉等等,毕竟这是一辆公交车,尤其是在早上七点多的客运高峰。
至于有人趁混乱将老太“踹”下了车,那一定是急不可耐的赶车上班族或急着赶路的人,自然将怨气洒在了老太身上,我们也可以想象有一些老太确实难缠,喜欢得理不挠人的放赖耍泼,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尤其是耽误了大家的正事时,但不论如何,趁混乱将老太踹下公交车,似乎很不妥当,甚至显得有些不道德,毕竟面对的是一个70岁的老太,万一出个人身意外,不仅出手的人要负责,连带公交公司都难辞其疚,其次,中国是一个所谓的礼仪之邦,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都有老掉的那一天,谁都有自己年迈的父母,总希望老人能受到社会每一个人的尊重,尽管也有为老不尊的老人,但尽可能的多一点善意来善待老人,又有多难呢?将一个70岁的老太踹下车,不论怎么说都是不可接受的结果,不过我宁愿相信这位南京老太是被趁混乱“挤”下去的,很难让人相信是被人“踹”下公交车。
我们现在动辄说要建设和谐社会,其实和谐社会道德是要建设一个经普遍认知的公共道德为基础的社会,需要有一个有信仰、重诚信、讲秩序的社会道德氛围,比如南京的这个公交事件,如果大家都理性的采取互相理解宽容的态度,双方都采取与人为善的处理方式,或者调解不了采取投诉或其它法律的方式,或许更容易让事情得到最终解决,而司机和老太争吵相持这种近乎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绑架了全车乘客的行为,甚至最终有不耐烦的乘客不理智的将老太踹下公交车的处理方式,只能证明我们这个社会在道德上的不成熟和传统道德的退化,值得人们反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