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大行摩根大通,花旗和标准普尔昨天不约而同的发表了对港股前景的预测报告。我综合了3家投行对港股的分析,发现恒指今年的乐观预测是27936点,悲观预测是10839点,基本预测则介于17754和19800点之间。众投行一致认为香港本地经济和上市企业盈利已经过了低谷,正在反弹;由于GDP增长和股市的PB、PE的相关性甚高,如果经济再呈现复苏信号,港股的估值有望进一步提高。但是股市短线估值却不吸引,上升动力不足,因为经济复苏的预期已经充分反应在股价里了。尽管如此,由于市场资金充裕,恒指也难以大跌。如果恒指在夏天能调整10%-15%,将出现逢低吸纳的机会。除此之外,3家大行基于估值和受惠经济复苏的原因,集中推荐中港两地的金融、地产和消费类股份。
外资大行的报告固然对我们的投资有参考价值,但尤其引起我注意的是Morgan
Stanely对港股特征的描述:“港股的特色是呈现强劲的周期性趋势,长线持有的获利空间有限。”如果“大摩”的论述正确,那么便意味着“Buy
and
Hold”(买入并持有)的长线投资策略并非投资港股的最佳选择;因为,在强劲的周期性趋势中,我们低买高卖相对容易,所以中短线投资或者“买半个周期”才能获得最大收益。仔细分析大摩的这一论断,一方面它是建立在MSCI指数和中港经济相关度超高80%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以服务业和出口为主的香港的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周期性趋势,所以可以推断港股也展现出了强烈的周期性特征。但是,我个人认为所谓“周期性”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首先股市周期其实很难判断,即使依据道氏理论,熊市末期的最后反弹和牛市初期往往很难区分;另外无论是本港经济还是股市,其走势都要看中国大陆和美国的脸色,而是次金融海啸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如果未来港股的走势和中港经济发展不相符或者滞后也并不令人吃惊。
虽然我对大摩的报告部分论述稍持怀疑态度,但是我也赞同港股如果能够合理回调将出现长线吸纳的观点。除此之外,大摩的选股要素也值得留意,我总结为以下5点:
一、估值要吸引;
二、股本回报率(ROE)处于低谷;
三、可受惠经济和消费复苏;
四、股份处于超卖;
五、正面因素尚未反应在股价內。
但是,具体又该如何评估股票估值和其它技术指标呢?下期继续谈。
加载中,请稍候......